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殷切回信,不仅是对第六地质大队的嘉勉,更是对全国地质工作者的巨大鼓舞。这份嘱托,是关于“能源资源安全”的“国之大者”,是关于“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也是关于“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为此,山东聚焦能源矿产、大宗矿产、战略新兴矿产,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交出了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资源安全“山东答卷”。金秋9月,新华社、央广网、中国矿业报、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国山东网、鲁网等媒体记者们,践行新闻“四力”,奔赴山东威海、烟台、潍坊、济宁、济南、泰安、淄博七地,深入山东省地矿局各地质大队工作一线,近距离、全方位地探寻山东地矿队伍如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总书记沉甸甸的嘱托,转化为铿锵行动,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民生方面,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地质担当。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6日讯 在齐鲁大地的千米地层下,在非洲原野的荒漠中,在机场净空的三维坐标系里,活跃着一支被誉为地质“铁军”的队伍——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自成立以来,他们以“铸梦山水、地质报国”为信念,用地质锤敲开岩层的密码,以科技叩问地心,以技术跨界传承,书写着新时代地质人的使命答卷。
富铁矿勘查先锋:地下深处叩响宝藏之门
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成立于1958年,建队之初,正值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加速阶段,伴随钢铁工业这一基础性、支柱性产业的迅猛发展,山东省内铁矿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下,一队人凭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专业严谨的素养,用数十年的时间踏遍省内山河,先后发现莱芜张家洼、西尚庄、顾家台,淄河店子、文登,沂源韩旺,以及莱州大浞河等铁矿矿产地40余处,所探获资源量占当时山东省已探明铁矿资源量的90%以上,“朱崖式”新型铁矿等一批找矿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为山东省钢铁工业布局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与力量。
工作人员讲解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富铁矿勘探情况
“每一块岩芯都藏着大地的密码,每一轮钻探都是守护资源安全的‘攻坚战’。”这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队员们常说的话。作为省内找矿成果最突出的地勘队伍之一,该队精准圈定富铁矿最小预测区23处,预测全省潜在富铁矿资源量11.58亿吨,为山东省后续富铁矿勘查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锋芒毕露。
在齐河—禹城地区郭店铁矿,一队的勘探队员们创造了地质找矿的“山东奇迹”。依托富铁矿勘查开发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他们探获新增富铁矿资源量5500余万吨,助力该地区成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我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为国家钢铁资源保障筑牢了“齐鲁根基”。
实战淬炼硬功:智能监测技术的全球化实践
在天蒙山望海楼索道的山巅之上,索道缆绳绳位智能视频监控预警系统、索道支架姿态实时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构成的“千里眼”24小时值守,缆绳的细微偏移、支架的微小沉降被实时捕捉——这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研发的索道智能变形监测系统的日常场景。这支深耕索道测绘40余年的“国家队”,正以数字技术重构索道安全监测体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第一条山岳型客运索道“泰山中天门索道”为起点,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先后完成了亚洲最长索道“张家界天门山索道”、世界海拔最高索道“四川达古冰川索道”、世界高差最大索道“云南大理苍山洗马潭索道”等全国95%以上山岳型客运索道的勘测、检测工作,更是凭借过硬技术走出国门,为全球多个国家的景区索道、缆车建设提供勘测服务,作为“冬奥会索道服务战略联盟单位”,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崇礼赛区、延庆赛区索道勘测和检测等工作,被誉为“全国索道测量专业队”。
工作人员讲解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索道勘测成果
从泰山中天门索道到跨黄浦江索道,从冬奥雪场到高原景区,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用数字技术为一条条“空中走廊”装上“智慧大脑”。正如其研发团队所言:“每一组精准数据的背后,都是对生命安全的极致守护,更是地质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技术跨界创新:瞄准低空经济新机遇
当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的索道实景三维测量可视化创新技术在全球多个索道项目中精准呈现线路地形时,另一支技术团队正将同款核心能力迁移至全新领域——机场净空管理。作为保障航班起降安全的“空中生命线”,机场净空区需严格控制障碍物高度与地形风险,而传统二维图纸管理模式常面临数据滞后、空间感知不足等痛点。如今,该大队自主研发了机场障碍物超高监测、障碍物高程自动提取与分析、障碍物巡视管理关键技术,研制了机场净空三维可视化平台,解决了机场净空管理难、障碍物监测、巡视工作量巨大及难于管理等问题,为机场净空管理注入“智慧基因”,实现从“被动排查”到“主动防控”的转型。
目前,该成果已应用于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临沂启阳国际机场、菏泽牡丹机场净空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破局复杂地质:精准锁定“黄金水源带”
2020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步入关键攻坚期,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作为核心区域,对优质地下水资源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媒体记者参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西部优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
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勇担重任,组织精干力量,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西部完成了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观测、物探、水样采集与测试等工作,经过近两年的攻坚克难,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勘查经验,成功破解复杂地质难题,精准锁定“黄金水源带”。圈定了裂隙岩溶优质地下水资源区,圈定了2处锶型和1处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区,填补了济南西部优质地下水资源系统评价的空白。
山河为鉴,镌刻地矿担当;岁月为证,书写报国新篇。从1958年踏遍省内山河找铁矿,为山东钢铁工业奠基;到深耕索道测绘40载,守护全球“空中走廊”安全;从跨界创新破解机场净空管理难题,赋能低空经济;再到攻坚济南复杂地质,锁定“黄金水源带”助力新旧动能转换……67载岁月里,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的足迹,印刻在齐鲁大地的山川沟壑,延伸至全球发展的广阔舞台。
他们的担当,是钻机轰鸣在千米地下时,对“资源安全”的执着坚守;是技术团队熬夜优化三维模型时,对“精准服务”的极致追求;是队员们冒酷暑、战严寒踏勘现场时,对“地质报国”信念的始终践行。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征程上,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这支地质“铁军”正以更昂扬的姿态,用科技赋能地质工作,以实干诠释使命担当,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属于新时代地矿人的崭新答卷。
闪电新闻记者 秦霞 王硕 郑亮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