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海报新闻记者 沈童 济宁报道
在“放心消费监管赋能”山东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中,采访团走进济宁市,探访“四星市场监督管理所”——汶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郭仓市场监管所。作为市场监管系统的“神经末梢”,郭仓市场监管所的变化,是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生动缩影。济宁市局通过强基固本、赋能一线,正让“监管无事不扰、服务无处不在”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号工程”破解基层难题,“老兵新岗”擦亮党建品牌
基层市场监管所普遍面临责任不清、能力不足、保障薄弱等挑战。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将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视为“一号工程”,连续三年纳入市局重点攻坚任务。“我们建立‘一台账、一清单’机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目的就是要把基层这个‘最后一公里’真正打造成坚强有力的前沿阵地。”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局组建包县督导组,深入一线精准帮扶,累计为基层解决问题45个,并推动县级财政投入超500万元用于改善基层所软硬件条件。
走进郭仓市场监管所,“老兵新岗、市场铁军”的党建品牌标识格外醒目。该所工作人员多数为退役军人,他们将军队的优良作风带入市场监管工作。“我们创建‘老兵先锋工作室’,设立‘特种设备服务岗’,就是要把‘退伍不褪色’的信念转化为服务群众、守护安全的具体行动。”郭仓市场监管所所长李志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辖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他们创新探索出包含“在岗轮值+上门服务”“专家查隐患+骨干促整改”等内容的特种设备监管“5+模式”,并将这一模式向全行业监管拓展。
“六维服务”融入日常,智慧赋能引领服务质量
“以前觉得监管部门就是来检查的,现在感觉更像是来帮忙的。”郭仓镇一家食品经营户负责人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郭仓所大力推行的“六维服务”模式——依法服务、上门服务、主动服务、跟踪服务、高效服务、贴心服务。从帮助新办市场主体规范起步,到主动入企进行“质量问诊”,再到快速化解消费纠纷,服务意识渗透在监管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发现部分村居木材加工作坊使用的叉车存在安全隐患后,该所没有简单一罚了之,而是立即协调检验机构上门服务,组织操作人员培训考证,彻底消除了风险。“‘群众吹哨、服务报到’是我们的承诺,目标是让大部分消费纠纷在店内、在源头就得到化解。”一位正在处理投诉的监管人员告诉记者。
基层能力的提升,也为济宁市局宏观层面的质量强市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业务学习大讲堂”、技能竞赛、“三手”评选等方式,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持续增强。同时,市局聚焦“231”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点线面体”质量工作格局,2023年济宁市在政府质量工作评议中首次获评A级。基层监管效能的提升,与全市质量基础设施的强化、高端品牌的培育同频共振,共同守护着“放心消费”的环境,赋能着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所大作为,激活基层治理
郭仓市场监管所的实践表明,强有力的基层基础是提升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济宁市市场监管系统不仅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激活了基层创新的“一池春水”。从“监管员”到“服务员”的角色深化,从单一执法到“服务型执法”的模式转变,正是“放心消费监管赋能”的生动体现。正如李志勇所长所说:“基层所虽小,但责任重大。我们要用最贴近群众的距离、最务实有效的服务,筑牢市场安全防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或许正是济宁市场监管工作赢得群众满意度的密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