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爸爸,三组亲子体前屈,今天该您当‘搭档’啦!”周六午后,日照市新营小学三年级学生张浩宇正在完成他的体育家庭作业。书桌上贴着的课程表旁,每周运动清单清晰明了:周一慢跑激活体能、周二蹲跳起强化下肢、周三蛙跳提升爆发力、周四踢毽子锻炼协调性……
这份量身定制的“运动处方”,正是日照市《中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指导目录》的生动映现。
从昔日“体育课常被主科占”到如今“家庭运动声此起彼伏”,日照将国家“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生实践,在山东省率先推出“体育家庭作业”机制,构建起学习与健康协同发展的全新生态。
政策破局:从“柔性倡议”到“刚性闭环”
“这节体育课改上数学!”“快到期末了,这节体育课上语文。”
曾几何时,这些常在课堂上听到的话,便是基础教育中“重智轻体”的缩影。日照的破局之道,始于对国家政策的创造性落地——在2020年中央“体教融合”顶层设计与2025年山东省“家校社一体化锻炼”要求之间,日照早在2022年便以《全面开展全市中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工作的实施方案》先行探路,构建起“一案二有三定四结合”的刚性框架,让体育作业从“口号”变为“行动纲领”。
这份框架的精准性体现在科学分层设计中:“一案”即各区县、学校结合实际细化方案;“二有”指教学计划中做好部署记录,学校常规检查、教育行政部门不定期督查;“三定”是定锻炼内容,强度控制在60%—70%,正常教学日每天锻炼30—40分钟、双休日适度增加;“四结合”包括与课堂教学、学生身心发展、运动兴趣及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结合,引导家长参与。
翻看《日照市中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指导目录》,不同学段有“成长阶梯”:三年级聚焦“下肢与核心力量”,含慢跑等基础项目及亲子互动;九年级衔接体育中考,融入针对性训练,实现“作业即备考”。
为杜绝“走过场”,日照创新建立“晒课表+社会监督+督导检查”三重保障机制,对“阴阳课表”“占用体育时间”等行为实行约谈通报,让“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国家要求在家庭场景中落地生根。
实验小学体育老师李娜的“体育作业跟踪档案”便是这份政策落地的最好佐证:“三年级2班陈子瑞9月第一周完成4次作业,蛙跳达标,立定跳远需加强,已推送‘跳台阶辅助练习’视频至家校群……”
“跻身全国仅有的4个‘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试点城市’之列,正是日照长期深耕青少年体育健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成果。”正如日照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安丰霞所言,“体育家庭作业”通过“课堂教学—作业巩固—反馈调整”的完整闭环,成为衔接课堂、助力健康的“必修项”。
生态重构:从“共性作业”到“精准定制”
“以前总说‘没时间锻炼’,现在亲子运动成了家庭日常,我的体能也跟着提升了。”枣庄路小学家长陈建祥的话,也正是日照万千家庭的共同感受。
实践中,日照打破“学校布置作业、学生孤立完成”的传统模式,将国家“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家庭实践,让客厅变赛场、陪伴成常态。
更具突破性的是,日照还将“体教医融合”纳入体育作业体系,直击青少年脊柱侧弯、近视等健康痛点。
2022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复函日照市人民政府,同意日照市作为全国青少年脊柱健康管理工作试点城市,探索脊柱健康管理工作经验,日照市委、市政府随之将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全覆盖筛查,列为当年度为民办实事15个项目之一。
于是,日照在体育家庭作业中巧妙嵌入“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操”,并联合卫健部门开展“脊柱健康筛查行动”——截至2025年,已为全市40余万名中小学生完成筛查。
“我们一直在探索更精准科学的实施方案。作业不能是‘一刀切’的通用任务,而是贴合每个孩子健康状况的个性化适配。”日照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宋兆宪介绍,结合筛查中存在脊柱问题的学生,体育老师会联合校医“定制作业”:将常规跳绳改为“无绳跳绳”,增加“靠墙站立”“单侧支撑压腿”等动作,通过家庭打卡跟踪成效……
就这样,一份体育作业的“小切口”成了日照落实国家“早筛查、早干预”健康政策的家庭延伸站。
不仅如此,日照市教育局每月推送的“体育家庭作业优秀案例”,让运动活力渗透社区肌理。东港区“亲子运动打卡月”吸引2万余户家庭参与,社区广场变身“30米障碍跑”赛道……这些“作业即生活”的创新,让国家“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目标真正落地。
价值跃升:从“体质进阶”到“全面发展”
如今在日照,体育作业的成效早已超越“体质提升”的单一维度,成为对接国家“体教融合”战略的重要纽带。一组数据最具说服力:积极参加省级中学生运动会,连续3届勇夺“省长杯”;全市幼儿体质达标率从66.97%跃升至94.65%……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体育教师王磊感慨,该校学生黄佳的成长轨迹就颇具代表性:从体测不达标,到被选入校队,再到参加“全国五人制足球青少年锦标赛”,与队员一起获得“女子U19第五名”,“体育作业练的不只是技能,更是走向更大舞台的底气。”
随着“体育家庭作业”这粒小小种子的萌芽,计划表中的规划成了客厅里的亲子互动,社区中的接力跑积蓄为赛场中的竞技拼搏,日照用实践印证了“健康第一”不是抽象理念。一场以体育为桥梁的健康风尚也在悄然浸润城市——
相继建成水上运动、足球、网球等一批专业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先后落地中超联赛、全国网球锦标赛、全国田径大奖赛、日照马拉松等400余项省级以上赛事,并成功获得2026年全国第二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承办权,体育育人与城市发展正同向而行。
“用一份面向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搭建起一条延伸到家庭、社区乃至社会,最终赋能城市体育发展的‘大链条’。”正如安丰霞所说,在这种层层递进的带动效应下,日照以体育育人联动城市发展的具体行动,让“健康”的种子从校园扎根、在家庭发芽,托起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朝气。
短评 答好健康中国“基础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日照在山东首推的“体育家庭作业”模式,正是将这一重要指示落细落实的创新探索。
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体育家庭作业不仅是“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有力抓手,更是扭转“重智轻体”、构建全面发展育人新格局的关键支点。它把体育锻炼从校园延伸至家庭,使运动习惯融入日常生活,让健康成为可触可感的日常实践。
这不仅是作业形式的创新,更是体教融合从理念到机制的深层突破。以一份作业为支点,日照撬动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格局,为培养身心强健、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日照实践”。
来源:日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