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山东商报·山海新闻 通讯员 常颖 刘娅男
在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的校园里,鲜红的党旗与绽放的 “礼仪之花” 交相辉映。近年来,学校以“礼仪花开党旗红”党建品牌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品牌打造、延伸、拓展及系列活动,走出了一条“以礼立德、以文化人”的特色党建之路,让红色基因浸润校园,让文明礼仪滋养童心。
品牌深耕,筑牢“情智共生”育人根基
品牌创建以来,学校聚焦“礼”与“德”的融合,从管理、德育、课堂、课程、团队五个维度深耕细作,让品牌落地生根。在管理上,创新实施“情智管理”,将“智”的缜密与“情”的温暖融入校园治理。依托运河文化与街巷资源,打造“地名 +”文化工程,让济宁记忆与街巷文化走进校园;以“德”“礼”为核心设计校园文化,班名取自孔融、羲之等历史名人,班训、班歌浸润礼仪内涵,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传承文化、涵养品德。
德育工作中,学校强化“党带团、团带队”机制,组建红领巾礼仪队示范引领,评选“校园十大好习惯”,提炼“坐有相、站有样、言有规、行有范”16 字行为准则。每年开展“与礼同行”主题教育月、“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将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与礼仪养成结合,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课堂是育人主阵地。学校推动党员教师带头探索“情智课堂”,挖掘各学科礼仪教育元素,渗透书写礼、表达礼等习惯培养。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课、师徒结对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该模式获济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课程建设上,学校组织党员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崇德尚礼花竞开》,精选传统礼仪名句与故事,将学校、家庭、社会礼仪融入课堂;研发经典诵读、礼乐和鸣、家校共育等课程群,让传统礼仪与国学文化“活”起来。其中,《崇德尚礼花竞开》系列教材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传统文化与礼仪教育融合”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
品牌延伸,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圈
学校不满足于校园内的礼仪教育,将品牌影响力延伸至家庭与社会,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的辐射效应。
“家长礼仪学校”定期开课,邀请党员教师讲解家庭礼仪知识;“社区文明劝导”活动中,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志愿者走进街巷,宣传文明规范。近年来,家长参与志愿服务超5000人次,“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成为家庭文明的“小使者”,推动文明礼仪从校园走向社会。
此外,学校组建“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学生20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礼润无声”的育人理念,让党建品牌的温度传递到每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品牌拓展,架起“跨区域”交流桥梁
学校以品牌为纽带,积极拓展对外交流,让“礼仪之花”开得更远。新疆英吉沙县英也尔乡中心小学考察团来访,对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成果给予高度认可,两校结成“手拉手”共建学校。时隔两年,新疆英吉沙互访团再进校园,师生共庆联谊活动,在交流中增进民族团结,让礼仪文化成为跨区域交流的“通行证”。品牌影响力还通过媒体传播走向更广舞台。山东卫视、济宁电视台专题报道学校“以文化人”成果;新华社、《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先后聚焦其文明礼仪教育;《礼仪花开党旗红》案例集出版发行,让品牌经验得以共享。
如今,在济宁永丰街中心小学,党旗高高飘扬,礼仪之花遍地绽放。学校将继续深化品牌内涵,让红色基因与文明礼仪共融共生,培育“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行中有礼”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