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14日,安徽淮北濉溪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有网民反映“濉溪县黑水河黑臭水体流入大平原农灌区,农民无法用于灌溉”问题,经初核,网民反映情况基本属实。经研究,对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负有监管责任的分管负责人作出停职处理。(8月14日央视网)
8月13日下午,一则关于“濉溪县黑水河黑臭水体流入大平原农灌区,农民无法用于灌溉”的网友反映,引发关注。谁也没想到,这件事的后续,会发展成为一场政府高效应对的“示范课”:淮北市委书记汪华东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市长蒋曦第一时间带队赶赴现场,濉溪县第一时间成立联合调查组,拿出整改措施。连夜筑堤截污、回抽污水、清理淤泥、生态修复,连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在24小时内发布情况通报……这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没有半点拖泥带水,网友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才是政府该有的样子。
我们见过太多类似的环保问题,有些地方的第一反应是“捂盖子”,要么装聋作哑,要么忙着删帖,甚至还有倒打一耙说网友造谣的。相比之下,濉溪县和淮北市的做法简直是一股清流。他们没有把网友的批评当作“找茬”,而是当成改进工作的契机;没有把问题当作“丑闻”,而是当作必须解决的民生课题。这种开放、坦诚、务实的态度,在当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要知道,黑臭水体可能不是一天形成的,但政府的反应速度却可以按分秒计算,这种反差恰恰体现了对群众关切的重视程度。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们不仅快速反应,还做到了“透明操作”。从通报中可以看到,联合调查组包括了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等多个部门,说明不是走过场,而是动真格的;承认“网民反映情况基本属实”,没有含糊其辞;详细列出了筑堤截污、回抽污水等具体整改措施,让群众看得见进展;对分管负责人作出停职处理,并明确表示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其他责任人,展现了不护短的决心。这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作风,远比那些“高度重视”“正在调查”的套话更有说服力。老百姓其实最讲道理,只要你真心实意解决问题,大家都会看在眼里。
这次事件还让我们看到了领导干部的担当。市委书记第一时间部署,市长亲自带队到现场,这种“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非常重要。要知道,环保问题往往牵涉多方利益,没有主要领导拍板,很容易陷入“踢皮球”的困境。而濉溪县能在短时间内调动资源,连夜施工整改,没有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根本做不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处理问题的同时就启动了问责程序,而不是等到舆论发酵才“舍车保帅”,这种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做法,既是对失职者的惩戒,也是对更多干部的警示。
当然,点赞之余也要清醒认识到,问题的根本解决还需要时间。通报中提到要“生态修复”,这可不是挖几车淤泥就能完成的,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持续治理;说要“举一反三,开展类似问题排查”,更考验着政府的执行力和长效管理能力。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种闻过则喜、立行立改的态度,有了这种“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认知,后续工作就值得期待。毕竟,政府的公信力不是靠宣传出来的,而是靠一次次实实在在的作为积累起来的。
这件事给所有地方部门都上了一课:在互联网时代,对待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最佳方式,就是像濉溪县这样,把“第一时间”当作工作标准,把“马上就办”当作行动准则,把“群众满意”当作衡量标尺。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知错就改。当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都能做到“不遮不掩、不回避、不删帖”,都能把“24小时内回应”当作常态,我们的社会治理水平自然会上一个大台阶。到那时,老百姓的掌声,一定会比现在的更热烈、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