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杯牛奶”从牧场的芳香开始,经过智能工厂的精密加工,最终抵达东营市乃至山东省千家万户的餐桌。
6月28日,记者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建设投资集团下属的养殖板块农高牧业有限公司和加工板块农高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高牧业和农高乳业),见证该集团如何通过“牧草种植—规模养殖—废弃物利用—乳品加工—生态休闲观光”的种养加销一体、数智化闭环模式,打造黄河口“一杯好奶”。
农高牧业生态牧场内的奶牛生活很舒适。
清晨,农高牧业生态牧场内,近万头荷斯坦奶牛和娟珊奶牛在智能喷淋系统的清凉水雾中悠闲进食。这里是打造“一杯好奶”的第一站,也是其绿色转型与科技赋能的核心阵地。
“奶牛舒适是产好奶的前提。上方喷淋降温,下方刮板清粪配合排水沟,实现牛粪干湿分离与雨污分流,从源头践行低碳循环。”农高牧业副总经理苟立炜表示,牧场通过“雨污分离、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的环保理念,构建起了低碳循环体系。
“在这里产生的粪污并非负担,而是资源。”苟立炜说,农高牧业配套建设了日处理1500吨的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基地,固体部分经过干燥处理后回填牛舍卧床,液体部分则经过黑膜覆盖厌氧发酵和氧化处理,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如有机肥、沼气等),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解决了环保痛点,也反哺了产业链前端的种植环节。
“奶源好,产品的质量才会好,我们生态牧场全程实行了数智化管理和机械化挤奶,进一步保障了可控奶源的供应,从源头上确保原料奶质量。”苟立炜告诉记者,农高牧业采用先进软件技术和智能设备管理,使智能奶牛场成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软件可以实现牛只自动识别、健康监控。
“每头牛都有‘数字档案’,从饲喂到挤奶全程可追溯。”苟立炜展示了手机APP上的实时监控画面。智能化管理软件对牧场种、养、运、加、营全环节关键数据、运行监控进行分析和监管,形成围绕牧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的“智慧大脑”,提升养殖水平,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为养殖生产赋能。
“这款软件功能强大,配合智能识别、高精温控、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牛只自动识别、健康监控,自动调节牛舍的温度、湿度、气体、光照等,极大提升牧场的管理精准度、精细度,提升运营效率。”苟立炜说。
“一杯好奶”的第二站是农高乳业的乳品加工厂。凭借“自有奶源、本地加工、短程配送”的优势,农高乳业将“鲜”发挥到极致,原奶仅需15分钟就可通过冷链运输从牧场抵达工厂,确保了牛奶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转盘奶厅自动挤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新鲜优质的原奶抵达加工厂后,便进入了现代化生产流程。在农高乳业常温奶生产车间,工人们身着统一的白色工作服,佩戴口罩和帽子,穿梭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熟练地操作着机器。
车间内中央控制室的大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UHT灭菌系统精准控温,保留营养的同时杀灭有害菌;无菌灌装线由机器人完成喷码、装箱,效率提升30%;CIP清洗系统自动监测酸碱浓度,确保设备零污染。“这里每批次产品都可追溯至牧场和奶牛,品质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农高乳业工作人员靳继强介绍。
“生产完成后,还需经过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乳成分分析仪等精密仪器的严格检测。这些仪器犹如守护产品质量安全的‘慧眼’,层层把关、逐项检验,全程开展超过130项独立检测,确保每一款乳产品100%合格后才能进入消费市场。”靳继强强调。
加工完成后,“一杯好奶”的第三站就是东营消费者餐桌。农高乳业的专业冷链运输车队迅速启动,通过社区直营店和高效配送网点,构建起了一张密集的冷链销售网络,实现了“24小时锁鲜供应”。
“我们这里生产出的鲜奶最快一小时便能抵达消费者餐桌,最大程度锁住了牛奶的新鲜口感和珍贵营养。”靳继强说,真正实现了“今天在牧场,明天(甚至当天)上餐桌”的极致新鲜体验。
近年来,农高乳业立足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聚焦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了“老广北”和“奈高”两大核心品牌,涵盖五大品类、三十余款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其中,“老广北”全脂奶粉先后服务东营本地三代人,凭借卓越的品质、均衡的营养成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产品;“奈高”品牌牛奶也入选山东省农产品知名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老广北”全脂奶粉先后服务东营本地三代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国企的责任担当,以匠心铸品质、以信誉求发展,继续致力于种优质好草、养优质好牛、产优质好奶的目标,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新鲜、更优质的乳品。”靳继强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李兆兴 通讯员 王静 孙瑞芝 刘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