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造科技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打造科技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来源:滨州日报2025-06-13 09:50

  一个地方、一座城市发展后劲如何,科研实力无疑是一个重要标准。

  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正呈现静水流深、“星月同辉”的科研盛景,上演着传统工业城市、农业大市向科创高地跃迁的生动实践。

  走进魏桥国科研究院,记者了解到,嫦娥五号月壤钻杆采用的铝基碳化硅材料正进行迭代测试,这是探测器“挖土”的关键部件。这项“中科系”成果是滨州铝业从“规模领跑”到“技术领航”质变的生动注脚。

  作为全球铝业的重要一极,滨州不仅汇聚起全球规模最大的铝产业集群,还以3家国家级技术平台为支点,让“滨州造”铝合金撑起国产大飞机的“骨骼”。

  作为全国唯一“千亿粮城”,滨州打造了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绿色循环产业链,也是全国第一桶玉米油诞生地;2024年,滨州四大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深加工领域完成研发项目42项,解决科研难题20项,申请专利42项。

打造科技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近年来,滨州厚植创新沃土,深耕“五主并举”科创生态,研发投入强度实现全省“四连冠”,并首次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市,实现了以“科创品质更强”引领企业更强、产业更强、城市更强。图为滨州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已入驻60多家头部企业和数字经济企业,抢滩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李默 摄影)

  厚植创新沃土,深耕“政府主抓、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科创生态,今天的滨州,研发投入强度实现全省“四连冠”,67项全国“冠军产品”中16项登顶全球细分市场,更凭借“五院十校N基地”的科创格局首次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市,实现了以“科创品质更强”引领企业更强、产业更强、城市更强。

打造科技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滨州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搭建一流科创平台、引育一流科创人才、打造一流科创生态,把制约发展最大的“短板”锻造成追赶跨越的“跳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图为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

  锻造“超级IP”,高能级平台撑起“创新脊梁”

  一台科研仪器耗资近4000万元,仅是放置它的20平方米的小小空间,配套装修费用就高达200万元……在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真金白银的科研投入。

  平台主管陈伟告诉记者,这台球差校正透射电镜HF5000是全国第三台、也是山东省唯一该型号高端电镜,能够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微观结构成像和化学成分分析,对于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而这台能观测到0.05纳米的“国之重器”,也是吸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董泽健等高端人才来滨追逐科研梦想的关键磁石。

  魏桥国科,这个成立于2019年的新型研发机构,是滨州打造科创平台“超级IP”的缩影。它肩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地方产业升级、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使命,构建“科教创产”四位一体生态,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空天融合等前沿领域,已引进人才300余人,承担项目100余项。2025年1月,魏桥国科重磅推出的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集聚100余套总价超2亿元高端设备,累计完成超2000机时测试,成为链接研发与产业转化的关键枢纽。

  中英禽病国际研究中心、中欧国家联合实验室、中非人兽共患病联合实验室、山东省外籍院士工作站……在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高能级科研平台带动其全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持续向深度、广度延伸。

  “研究院聚焦高端动物疫苗、生物安全、智能检测等领域,积极推进国际化科研平台建设,正以创新性的‘私人订制’模式,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全国引领力的创新高地。”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兵表示。

  依托各类国际合作实验室和工作站,研究院组建起覆盖遗传育种、基因编辑、细胞工程、生物制造、营养与环境控制等方向的13个科研团队,推动多学科交叉和团队协同,近两年承担国家、省各级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占比超过90%。

打造科技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滨州市聚力构建既贴合当地产业特色,更着眼于长远发展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图为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渤海先研院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科研活动服务体系,助力政府主抓、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五主并举”。(通讯员 时志军 摄影)

  在滨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9个国家级平台和16个省级平台为区域科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实现科创带动效应39.72亿元。

  2024年12月,全省首个市级科技大市场——滨州科技大市场,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作为一头连着万千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头连着全市乃至全国优质科研资源的技术要素流通枢纽,滨州科技大市场搭建包含企业库、需求库、专家库、成果库、专利库的科技“五库”,汇集相关信息9650余条,并共享山东科技大市场8万余项科技成果、6000余位技术经理人、1400余家科研单位的科创资源,形成省市联动、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

  曾经,少资源、少高校、少人才、少平台,无科研资源优势的滨州,坚持以“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科创格局为引领,持续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开放共享平台。如今,450家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8家省重点实验室星罗棋布,彻底扭转了创新生态居于“末端”的窘境,为品质滨州建设构筑起坚实的“创新脊梁”。

  夯实创新硬核“底座”,驱动产业裂变升级科技创新投入是综合实力的标尺,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从2021年的3.49%到2024年的3.7%,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已连续4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2024年,滨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和占比提高幅度,均列全省第1位。这背后,是政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更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觉醒与担当。

  在滨州引以为傲的67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高达84%。其中很多企业凭借首创技术与持续创新,在细分领域开疆拓土、拔得头筹。

  3月26日,“中国科技与产业整合研究中心”启航暨“北鲲青年科学家奖”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该中心由山东大学与滨化集团联合共建,是立足科技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全局的高端智库及协同创新平台。由滨化集团出资,联合山东大学共同发起设立的“北鲲青年科学家奖”,年奖励总额达1000万元,旨在培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青年科学家,构建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作为一家有着50余年发展史的老牌企业,滨化集团将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支撑、引领产业升级,拥有固体烧碱、油系针状焦、三氯乙烯、纤维级聚苯硫醚4项“冠军产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全力建设融合共生的科创联盟体系,近3年研发投入达3亿元。目前,企业拥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等10个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近3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以上研发项目8个,1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有效专利120余件。

  以标志性产业链需求为牵引,滨州坚持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发力,加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筑牢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打造科技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滨州以科技创新助推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等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图为滨州智能纺织产业车间。(记者 李默 摄影)

  作为滨州的首位产业,科技创新正推动铝行业延链强链,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目前,滨州铝行业拥有3家国家级、15家省级技术平台。其中包括去年新获批的滨州铝产业先进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这也是山东省唯一一家由民企承建的省级实验室。

  作为科技部唯一认定的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滨州铝土矿进口量、氧化铝产量、电解铝产量、铝型材加工量4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在创新平台助力下,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在铝行业加快涌现。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电解铝技术诞生于魏桥;超细氢氧化铝阻燃微粉、铝合金型材、铝合金模板、轻量化铝合金车轮、汽车用高端铝活塞耐磨镶圈等众多铝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铝基复材、弹性布基导线等一批“中科系”成果转化为优势产能,展现出滨州铝产业在高端材料研发领域的雄厚实力……2024年,滨州高端铝业集群营收达到4700多亿元。创新,让“滨州铝”不仅“重”在规模,更“轻”在尖端、“强”在价值。

  粮仓里的“科技芯”让沃土生金。先后落户滨州的小麦、玉米、大豆、副产物利用4大国家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山东省食品资源挖掘与健康食品创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拉动粮食产业“串珠成链”,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中裕食品实现了小麦副产物生产膳食纤维、赤藓糖醇、蛋白肽3个“全国首创”,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具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企业;长寿花食品历时6年攻克壁垒,建成国内首条规模化甘油二酯油生产线……

  滨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力锻造企业创新硬核实力。2024年,滨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963家,研发投入过亿元企业达30家,累计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6个、获上级资金2.2亿元。

  一手连着实验室,一手连着生产车间的广大企业,扛起“科技兴业”的滨州担当,让一个个“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飞跃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向“新”提“质”的动力,助推产业转型焕新图强、向优攀高。

  厚植创新沃土,科研“星光”璀璨成河

  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我们不仅可以使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先进科研仪器完成相关指标检测,还享受到高校科技服务,并获得9.6万元的省市创新券补贴。”近日,位于滨州高新区的山东微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正杰表示,这种“政府买单、企业受益”的模式在提升研发效率的同时,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精准施策、重点突破”工作机制,通过构建多层次激励政策、创新服务模式和强化政策实施等举措,充分发挥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作用,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全市入网仪器设备达1369台(套),总价值6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74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功申请补贴3260单,累计获得省级补贴资金123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050万元。在市级创新券政策落实方面,滨州市组织了9批次渤海科技创新券补贴申报工作,支持124家企业获得检验检测费用补贴165万元,并对6家检验检测服务机构给予奖励。

  滨州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任务”,积极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的创新生态,举全市之力推进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发展之果”。

打造科技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2024年,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实现全省“四连冠”。图为滨州鸟瞰图。(徐志强 摄)

  滨州优化顶层设计,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技创新委员会,坚持政府主抓、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五主并举”,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主体协同创新,并将研发投入、科创平台、创新主体、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统筹谋划,全力打造区域科创高地。

  聚焦研发和转化两个关键,滨州做实政策激励,出台《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关于健全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措施》《滨州市科技创新成果评定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2024年,滨州落实省市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补助资金4215万元、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3440.72万元,争取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补助资金42万元。发挥金融助力成果转化作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备案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914笔,贷款金额75.59亿元。

  聚焦科创人才更强,滨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引才方式,拓宽育才渠道,完善留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营造了“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启动“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支持青年拔尖人才主持的科技创新项目,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充分激发科创人才创造活力。魏桥国科研究院成功获批山东省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获得泰山人才等配额支持。

打造科技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滨州企业积极引入先进纺织技术,研发新型面料,逐渐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图为愉悦集团生产的人造血管,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记者 李前军 摄影)

  滨州注重发挥科协组织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中的独特优势,从建章立制、典型选树、科创赋能等方面,一体推进企业科协标准化建设,并系统开展选树宣传、学术交流、对接合作品牌活动,找准科协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切入点,探索形成了一条企业科协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滨州路径。目前,滨州已建有企事业(园区)科协198个,在此过程中,尊重基层首创,突出模式化建设,打造了“统筹领导型”的“愉悦模式”、“科普服务型”的“中裕模式”、“创新推进型”的“京博模式”等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科协运行“滨州样板”,以充满生机活力的功能型企业科协全链条服务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星河灿烂望北斗,勇立潮头逐浪高。当三元生物乘研发之翼让赤藓糖醇产能问鼎全球,当京阳科技以50余项专利打破国外针状焦垄断,当愉悦集团用微米级纱线织出替代进口的人造血管……滨州,以科创为魂,已然将制约发展的“坎”变成起跳的“板”,绘就从“星火燎原”到“星光灿烂”的创新创造银河,完成越来越多的科创壮举,赋能品质滨州建设阔步前行。

  (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 王上 王琪童 徐子贤 侯方辉 邢双燕)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库布其沙漠治沙进行时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