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众网记者 苏鑫 通讯员 付成银 刘永霞 菏泽报道
眼下,在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张桥村经济合作社的实验田里,一片芍药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放眼望去,一株株饱满艳丽的花苞亭亭玉立,采切工人两人一组穿梭在花田间,按照标准小心翼翼地进行切花。“这些芍药鲜切花,经过分拣、保鲜、包装等多个处理环节后,就能发往全国各地了。”合作社负责人张家奇说。
近年来,鄄城县政协积极组织农业界别的委员,对全县特色种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鼓励农户结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探索差异化种植路径,不仅让土地效益实现跃升,更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今年是张家奇种植芍药的第三个年头。他介绍说:“销路问题根本无需担忧。我们提前与收购方签订产销合同,明确品种、数量及收购价格,从种植源头便锁定了销售渠道。”芍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其根部更是珍贵的中药材,生长3年到5年即可采收。从花到根,一株株芍药让土地实现了双重收益,为种植户开辟了更广阔的增收路径。董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田言振说:“董口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全方位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乡村真正实现产业兴旺。”
鄄城县政协还鼓励各镇街以“一村一业”为抓手,深度挖掘土地潜力,在特色种植上大做文章。红船镇刘桥村在发展毛木耳生产中,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产品”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免费指导和技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毛木耳生产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打歌”。在刘桥村的辐射带动下,目前全镇发展食用菌大棚1200个,年栽培食用菌5000万袋,销售干品6000吨,年产值过亿元,并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及产地认证。
古泉街道何桥村在发展蔬菜生产中,实施科学种植,提质增效,既丰富了群众“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钱袋子”,为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村民马法峰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父亲种菜,一种就是几十年。他介绍说:“随着科技的进步,按传统的种植方式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了。这些年来,县里、街道上的农业界别政协委员经常来指导,为农户解疑答惑,使我们尝到了科技的甜头,我们种菜有了底气。”古泉街道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以何桥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种植示范方和以西闫庄、陈庄为中心的露地蔬菜栽培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古泉街道的蔬菜主要销往济南、天津、上海等地。
鄄城县政协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建言献策,各镇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助推农产品向市场型、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8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