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东省第二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在诸城启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山东省第二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在诸城启动

来源:山东省社科联2025-05-12 14:30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山东省第二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在诸城启动

  5月10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山东省第二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启动仪式暨主题活动在诸城市蔡家沟村举行。本届社科普及周以“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和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通过中医药文化宣讲普及、中医药文化艺术展演、中医药药材、文创产品展示和中医药专家义诊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优质中医药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惠及群众。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魏长民,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为民,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立祥,潍坊市委书记刘运,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明,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宗杰,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艾邸,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崔亚洲,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众,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建华,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社科联主要负责同志,潍坊市、诸城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社科理论专家、中医药专家、周边群众等参加活动。

  双月课堂:妙语传“颂”岐黄之术

  开幕式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首届岐黄学者高树中教授受邀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双月课堂”主题宣讲。高树忠教授是我国针灸学会首席科普专家,曾应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季),擅长脐疗,首创“高氏脐灸”,独创“一针疗法”,被誉为“高一针”。

  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高树中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案例和生动的现场诊疗示范,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了中医药在现代健康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他强调,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中医药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整体观念等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高度契合,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山东省名老中医、全国知名养生专家、深耕中医教育、中医经典文献研究与中医临床医疗工作45年的郭瑞华教授,结合临床医疗经验,通俗讲述“中医生活化”。她认为,中医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回归生活,用中医养生智慧指导生活,在衣食住行中贯彻中医养生观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两场宣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配合现场中医药文化知识互动问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许多观众表示,通过两位教授的讲解,对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养成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杏林舞台:古韵今声“绘”岐黄画卷

  开幕式现场,中医药文艺表演环节精彩纷呈,将中医药文化与艺术表演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文艺志愿者协会带来的舞蹈《医圣传人》拉开文艺表演序幕。舞者们身姿灵动,衣袂飘飘,仿佛穿越时空的医圣传人,用优美舞姿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神秘魅力。舞蹈融入采药、制药、施针等中医药文化经典元素场景,生动再现中医药传承历程,让观众在欣赏舞蹈同时,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配乐朗诵《华夏医脉永流芳》用典雅庄重的辞赋和古朴醇厚的千年琴韵,演绎了中医药文化的千年传承,以诗词歌赋形式,讲述中医药起源、发展和传承,展现了中医药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古琴伴奏为朗诵增添文化底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医馆,聆听先辈们的智慧教诲。

  情景剧《岐黄·传承》则通过孩子们的纯真演绎,生动地展现了中医药传承历程中的经典场景。孩子们扮演的名医、弟子、患者等角色,用生动表演诠释“大医精诚”精神内核,从扁鹊的望闻问切,到华佗的五禽戏;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孙思邈的《千金方》,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和灵动的动作,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不息。情景剧的表演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歌舞《国医的希望》以悠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唱响了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时代强音,表达了对中医药文化的敬仰和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新时代中医药人的使命担当和奋斗精神。现场观众深受感染,纷纷报以热烈掌声。

  中医药文化惠民:协同联动“播”健康种子

  5月10日正值蔡家沟传统农村大集,社科普及周的特色活动与热闹的集市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赶集村民驻足参与。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科普志愿者们精心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中医药文化知识问答区前围满了踊跃答题的村民;养生茶饮体验区飘散着阵阵药香,村民们排队品尝特色养生茶饮;艾灸推拿体验区则让赶集的乡亲们现场感受传统中医技艺的独特魅力。身着汉服的志愿者们在广场中央示范八段锦养生功法,一招一式间尽显传统养生智慧。在中医药文化创意展示区,村民们通过AR技术“穿越时空”,与虚拟的古代名医对话问诊,这种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创新展示方式让不少老人啧啧称奇。中药材辨识区,志愿者们手把手教村民辨别常见药材的真伪与功效,并提供免费的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让村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专区还贴心设置了健康打卡墙,大家纷纷留下养生心得,形成一道独特的“健康宣言”风景线。

  省、市百名中医专家联袂开展的健康咨询、体质辨识、特色制剂介绍、中医把脉、针灸、刮痧、艾灸等义诊服务更是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山东省中医院的知名专家从济南赶来开展疑难杂症义诊,让很难挂上号的群众惊喜不已,排队把脉问诊,求医问药,专家们热情耐心地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大家自觉排起长龙等候诊疗。65岁的张阿姨激动地说:“这些专家号平时一号难求,今天不仅能免费看诊,还能得到这么细致的健康指导,实在太贴心了!”

  启动仪式之后,社科联出品的大型微纪录片《典藏山东》将推出“钱学森和中医理论创新”,齐鲁大讲坛推出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振国教授主讲的“齐鲁医派医儒同道——齐鲁中医药文化的特点”。省社科联还将联合各市社科联和山东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文化传播学会,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双月课堂——“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系列活动,通过专家讲座、中医药文化展示、义诊咨询等多元化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走进千家万户。

  一系列传承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不仅为基层群众带来了一场中医药文化的盛宴,把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心田,更为全省社科普及工作注入新活力。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群众热切期盼的具体事,用小切口诠释大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现出来、深入下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将有效提升新形势下社科普及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覆盖面。

  供稿:科普部

  编辑:李宝兴 责编:王雨涵

  校对:科普部 审核:王 磊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

  • 服贸会上的文旅“新”体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