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1日
日照的海风吹响青铜号角
驼铃声与海浪在乐谱共振
喀什大学金胡杨管乐团一行65人
来到日照香河体育公园
4700公里的距离
在乐声中消融为一曲和弦
金胡杨管乐团/受访者供图
胡杨的坚韧扎根戈壁,浪花的温柔漫过琴弦,两种跨越山海的力量,在“日照东方”管乐嘉年华的舞台上谱写出一篇动人诗行。
金色胡杨:在戈壁滩埋下音乐的种子
深秋的喀什,胡杨林正将叶片染成金色。2024年10月,巩伟老师带着“让边疆听见世界的交响”的初心,在喀什大学种下了第一颗音乐的种子。在 “胡杨般坚韧,红烛般奉献” 的精神引领下,这支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族学生组成的金胡杨管乐团成为南疆高校首支专业管乐团。
“胡杨是西部特有的一种沙漠植物,生命力异常坚韧——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我们金胡杨管乐团因此而命名,正如我们想在南疆扎根的艺术理想。”喀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丛培冰将金色胡杨的故事娓娓道来。
金胡杨管乐团在“日照东方”管乐嘉年华暨“中华杯”中国第十八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开幕式
金胡杨管乐团成立初期,遇到的困难如同戈壁风沙。没有专业教师,河南管乐协会的12位专家通过屏幕送来云端指导;乐器筹备时间紧迫,耗时15天跨越天山抵达校园;学生们从零开始学习握长笛、吹圆号,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磨合、练习......
每天6小时的高强度排练成为常态,管乐团成员们白天上课,晚上练到深夜,却从未有人喊苦。从音准校正到情感表达,直到月光漫过排练室的窗棂,总有人在默默努力。
潮声相和:四千七百公里的心跳共振
“我们很多学生第一次出新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到海边、更是第一次来到美丽的日照。来了之后,对日照感觉很好,学生们也希望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丛培冰说。
当飞机穿越云海,祖国东部海岸线轮廓初现。4700公里,从喀什直飞济南,次日又乘大巴车来到日照,一行65人却丝毫不觉疲惫。
喀什大学钢琴专业大一学生古力非热阿布都韦力在金胡杨管乐团担任圆号手,当记者问及这一程是否辛苦时,她笑着说:“一想到马上就要到日照参加比赛、见到大海,就激动得睡不着觉!我们一边开着玩笑,一边计划着到日照要去哪里打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古力非热 阿布都韦力
古力非热 阿布都韦力打卡日照万平口风景区
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到达日照的那一刻,金胡杨管乐团反而有种“回到家乡”的亲切感。“泰山天山根连根,鲁疆人民心连心。”喀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书记任飞眼中闪烁着光。
喀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书记任飞
“日照对口支援我们喀什,虽然大家都是第一次来,但是心里始终有种我们是‘一家人’的感觉。”无形中,这根纽带早已将日照与喀什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再遥远的距离,也隔不断这份深厚情谊。
乐浪交织:管乐舞台绽放的文化繁花
开幕式上,金胡杨管乐团的民族服饰与管乐器的碰撞成为独特风景,一股异域风情迅速席卷了演出现场,在场观众全神贯注、屏息聆听。
金胡杨管乐团在“日照东方”管乐嘉年华暨“中华杯”中国第十八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开幕式
“我们希望通过音乐,让更多人了解喀什的多元文化,也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任飞表示,乐团成立至今,已在多场文艺晚会、校内专场音乐会等场合亮相,此次日照之行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对话。
喀什大学金胡杨管乐团专场音乐会
“我们从祖国的最西端,来到祖国的东部,感谢这次的管乐嘉年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能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和来自全国、甚至来自海外的顶尖乐团同台竞技,是莫大的挑战,也是至高的荣誉。”古力非热阿布都韦力说。
胡杨根系深扎大地,却将枝叶伸向天空,金胡杨管乐团既要守住民族音乐的根脉,也要让世界听见边疆的新声。
余音绵长:让每个音符成为联结的桥梁
金胡杨管乐团在万平口风景区进行表演
“日照对我们来说,不是异乡,是重逢。在各方的帮助下,我们带着金胡杨的乐声来到海边,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文化润疆。”演出结束,任飞看着这些年轻的脸庞,想起他们初入团时的生涩——如今,他们已能在复杂的复调里找到自己的声部,就像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找准了共同的节奏。
跨越山海的从来不是距离
而是人心与人心的共振
当最后一个音符
融于海天交界
在戈壁与碧海之间
在胡杨与浪花之上
每一声旋律的交响
都在复调里写下永恒的情谊
来源:直播日照
记者:匡海齐
拍摄:焦若航
剪辑:刘妍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