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滨州: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滨州: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来源:品质滨州客户端2025-04-24 17:26

  春山可望,笃行不怠。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新”,是向上生长的力量,也是向前开拓的激情。

  “质”,是滨州担负的使命,也是共同期待的未来。

滨州: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从电解铝熔炉跃动的火光,到光伏矩阵铺展的蔚蓝,再到航空产业园跃动的机械臂,滨州将“品质之求、精明之路、担当之行”的发展路径,嵌入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品质滨州: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2月17日,党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春意勃发,佳绩连连滨州,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4年,滨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18项主要指标中,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15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5位,规上工业增加值、税收等6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

滨州: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短短三年,从37到53再到67,滨州添加了30个全球、全国冠军产品,其中16项产品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1位。

  滨州制造的每一次突破都在重塑产业坐标——三元生物在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能最大、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华纺股份的“爽丝绒”莱赛尔面料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球第一;全国每三台发动机,就有一台用着“滨州心”,产自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这些跳动的数据,正在黄三角腹地谱写着中国制造的滨州叙事。

  这份成绩单,源自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

  滨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持续实践探索,提出建设“品质滨州”的重要决策。

  2022年2月,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全力提升“八大品质”。2023年,滨州在全省首发、全国率先成体系构建起“1+8”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系列标准。2024年,滨州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坚定发展信心,努力攻坚克难,滨州质效水平迈上新层级。

  几年来,全市上下凝聚起“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的共识共为,扛牢使命、争先向前,干出了“八大品质”的全面提升。

  发展品质越来越高,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势重塑,新能源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经济大盘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科创品质越来越强,科技创新已成为滨州跨越发展的最强引擎、最强跳板;开放品质越来越活,通江达海、联通世界的大开放格局加速构建;服务品质越来越优,“五度宜人”的滨州已成为创业、创新、创造的最佳沃土;文化品质越来越好,向上向好、尚善尚美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环境品质越来越美,滨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城乡更美丽;民生品质越来越实,奔向共同富裕的步伐更加稳健有力;平安品质越来越稳,平安法治已经成为滨州发展的基石。

  这一切缘于思维之变催生了行动之变,带来了创新之变、发展之变、成效之变。

  站在世界、中国、山东“三张地图”旁思考谋划开放发展,滨州树牢“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的理念,去年,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这两项指标的增速均位居山东省前3位。

  近年来,滨州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创新建立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思想方法训练机制、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督考评用融合机制“四项机制”,广大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干事创业的状态全面激活,各项工作“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蔚然成风。

  今年新春第一会,滨州强力吹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干部内生动力、风险防范能力“三大行动”攻坚号角,聚焦“八大品质”大干实干、埋头苦干,干出了干群精气神、干出了事业新高地、干出了百姓获得感,滨州的色彩更加鲜明、味道更加醇厚、温度更加舒适。

  滨州以“八大品质”为纲,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全方位重塑城市竞争力。

  链式思维:“滨州制造”向“新”而行

  滨州作为一座400万人口的地级市,却拥有67项全球或全国冠军产品。究其原因,在于当地形成了“有为政府+市场化导向”的协同发展模式。

  民营企业在滨州从来不只是数字报表中的“增长单元”,而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共同体”。2024年,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领跑全省的背后,是民营经济贡献的90%企业主体、85%的创新成果和75%的就业岗位。

滨州: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7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23家企业荣登中国品牌价值榜,企业数量与品牌强度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

  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民营经济鲜活样本,也因此实力越来越强,城市品牌越来越响,连续4年入选全国制造业百强市,连续2年入选全国数字城市百强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工业大市、制造大市、民营经济大市,滨州产业深度转型的过程,如何既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也让新兴产业“开花结硕果”,又让特色产业“独木变森林”,还让未来产业“小苗成大树”?

  滨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链式布局,数字赋能,聚焦产业链提质增效扩量,带动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山东重点布局的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核心区、国家重要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山东省唯一超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市、全国牛羊优势产业区……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中形成了一批先进的产业集群,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滨州市拥有38个,“滨州制造”优势凸显。

  链式思维让滨州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道路上深度聚核聚能。围绕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延链、强链、补链,滨州加速推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去年集群总营收超过1.27万亿元。

  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强力带动下,滨州拥有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11条重点产业链。

  滨州产业蓝图从“春意盎然”发展为“春色满园”,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利润两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山东省第1位。

  制造为“核”,滨州各项成绩背后核心支撑在于制造业。滨州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未来产业协同化,加快打造“527N”先进制造业集群,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推动“滨州制造”以“硬核实力”走向世界。

  改革创新:打造“万物生长”的生态体系

  滨州的突围之路,是一部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启示录。在高质量发展时代,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思维;没有不可逾越的转型阵痛,只有不愿创新的路径依赖。

  重视科创成为滨州各级的坚定决策和强劲行动,科创也成为滨州跨越发展的最强引擎、最强跳板。

  滨州医药健康产业园内,一款人造皮肤产品正在做最后检测。“我们的胶原蛋白支架技术国际领先,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愉悦医疗相关负责人说。胰岛素泵、人工韧带、仿生关节……滨州生物医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链条。

滨州: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魏桥、愉悦、京博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向产业链高端攀升。“魏桥崛起”“京博模式”“愉悦现象”等一大批“时代标杆”企业涌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滨州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首位,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构建了“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

  “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三即”职业教育模式,使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到80%。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均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首位。

  政府主抓、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五主并举”的模式,推动滨州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加速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滨州科技大市场全省率先投用,渤海先研院科创带动效应超80亿元。全省首家民企承建的省实验室成功获批,魏桥国科科技园全面投用。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增26家,达450家。

  一些来滨州投资的客商惊叹,过去并无科教资源优势、整个创新生态体系在山东靠后的滨州,如今做出了产教融合的大文章,这种高端切入使得创新的种子快速发育、茁壮成长,路径创造可谓独辟蹊径。

  诸多改革创新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首创“无押金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人才政策资金兑现超6亿元……这些举措直击民企痛点,让“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

  滨州独树一帜地将“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作为渗透进城市肌理的行动指南。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设立“滨州企业日”,连续六年高规格召开企业家大会,评选优秀企业家713人次,“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成就企业家”蔚然成风。

  早在2023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滨州就召开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实施大会。两年来,已经有9000个企业家梦想成为现实,越来越多“企业所想的”变成“党委政府要干的”。

  成就企业家梦想、滨企创世界等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十大行动,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架桥铺路闯关”,从政府部门“被动管理”转为“主动服务”,形成“市县协同、部门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亩产论英雄”改革,是滨州激活企业新动能的又一抓手。全市2000多家工业企业纳入“亩产效益”分类评价,研发投入高、技术创新强、运行效率高的优质企业,会得到最优待遇,赢得更好发展。

  一边是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形成创业创新生态;一边是“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引向深入。

  2024年,滨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无押金城市”入选全省最佳营商案例,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获评全国优秀案例,跻身“2024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奔赴星海:以人民情怀锚定发展坐标

  国之大者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滨州锚定“一业三保七有”,织好网、兜好底、办好事,坚持坐到群众炕头,听取最真实声音;想到群众心头,解决最现实问题;干到群众点头,赢得最满意效果,用心用情托起民生“幸福梦”。

  当前,滨州正在实施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坚持城市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质态“五态”并举,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

滨州: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在滨州,“此心安处是吾乡”,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覆盖全市,国家体育公园、儿童友好社区、青年创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40万中小学生享受“心育+美育”双课程;长期护理保险康复器具租赁模式为群众减负2亿多元;“10分钟健身圈”让运动成为生活方式。

  这座城市用民生温度诠释发展深度,民生支出占比连续八年保持8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五年全省第一,400万市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心安城市”建设正在重新定义社会治理。从老旧小区三级党组织架构到“利即办”服务平台,从“宝宝巴士”定制公交到“住院免押金”医疗改革,滨州将“人民至上”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让每个群体都能找到归属感。

  滨州的实践揭示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的内在逻辑:

  以创新驱动突破路径依赖——从“卖产品”到“卖标准”,从“重规模”到“重价值”,传统产业也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藩篱——“十证联发”“无押金城市”等改革举措,直击营商环境痛点,释放市场活力。

  以人民情怀锚定发展坐标——“心安城市”建设将民生福祉转化为治理效能,让高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节点,滨州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围绕“113388”工作体系,聚焦品质滨州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要、实干当先、勇争一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滨州: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记者 李伟伟 报道 来源:品质滨州客户端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

  • 服贸会上的文旅“新”体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