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月11日,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邓家窑社区文明实践站“诵论语、写书法”文化浸润社区活动在孩子们朗朗读书声中开场,区文联、教体局的文化名家为少年儿童讲解《论语》,少年儿童在诵读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提升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也是兖州区实行文明实践“课目制”办法后首个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文化名家服务把优质文化资源直接送到群众身边。
“实行‘课目制’文明实践办法,旨在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专业优势,精准对接群众需要,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李鸿飞介绍。具体操作中,该区按照各职能部门职责和专业特点,以每个镇(街道)每月一次的频次,排出科目表,细化到人头,为群众上门理论宣讲、政策推送、科学普及、法律援助、文化文艺培训等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实现资源整合、统筹融合及文明实践效益最大化。
李鸿飞介绍,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通过“山东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文明实践在兖州微信客户端”等渠道,提前将20个职能部门、共计200个服务项目推送到镇(街道)文明实践所,供群众“点单”,所有服务项目均有部门责任人牵头和对接干部实施,被服务群众反馈项目实施效果,确保“课目”落地落实、见到实效。
“咱们‘一镇一策’‘一村一法’推行公益性公墓和生态安葬点建设,并配套将火化、骨灰寄存等多项关键殡葬项目纳入基本丧葬服务费用减免清单,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近日,兖州区民政局干部王军伟依照计划轮流到10个镇(街道)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把群众想知道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引导群众自觉践行喜事新办、树立丧事简办文明新风尚。
4月12日,在新兖镇后道义村,文明实践站成为孩子们创意与色彩的乐园。这里,他们不仅用丙烯颜料绘出绚烂的油菜花,更在画纸上挥洒着童年的梦想与希望,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更在心中种下了文明的种子,为打造“文化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兖州区以打造“文化书院”为抓手,推动文明实践向群众身边辐射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共建共享多彩文化生活,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探索“‘兖’之有理”“‘兖’之有礼”“‘兖’而有信”“‘兖’传身教”即“四兖”文明实践新路径,通过“村村有好戏”“运河大集”“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形式,组织开展具有兖州特色的文化活动,绘就了一幅幅和谐动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画卷。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王洪玮 宋墁 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