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干字当头 实绩作答 |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 以务实举措打造更高品质生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干字当头 实绩作答 |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 以务实举措打造更高品质生活

来源:日照网2025-01-31 08:01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4年我市制定的1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今年我市将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切实让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就业是百姓生计的基础,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苗慧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通过我市举办的青鸟计划青年人才服务活动,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青鸟计划” 实习大学生 苗慧:为我提供了从校园到职场迅速转换的一个机会,并且提供了一个和优秀青年学子交流互鉴的平台。同时,通过深入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考,希望在未来能利用自己所学,结合实际,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4年我市发放创业担保、稳岗扩岗专项贷款7.0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75万人。除了青鸟计划青年人才服务活动,我市还举办了“春风行动”“重点产业链专场”等系列主题招聘活动90余场,提供岗位3.3万余个,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科科长 周义翔:2025年我们重点要围绕积极打造“链上好岗位”招聘服务品牌,确保企业有需求,人社有服务,加密人社专员对接企业的服务频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扩优提质”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一路走来,从基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升级到“一年更比一年好”,到职业教育“逐梦海天”,我市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回应人民最朴素的期待,为民生幸福注入基本驱动力。

  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是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今年我市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效,改造提升村卫生室1000处,建成8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心的医疗环境。

  经开区后崮子村村民 吴乃秀:现在你看看这么宽敞都跟医院设计似的,医生服务态度太好了,看病也非常厉害,大家都凑到这边来看病。

  聚焦养老产业,我市创新养老理念,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产业的发展,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1200张,构建起多元、灵活、充满活力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升级为“享老”。

  山东港福(日照)颐养中心入住老人 宋宜春:这里只要有事,一按门铃他们护理员就会即刻来到老人的身边,他们精心的呵护着老人的身心健康,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 于善翔: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医办养”“养办医”、双向转诊等方式,实现医养融合快速发展。医疗企业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补齐医疗短板,为整个银发经济和养老产业开辟了新赛道、提供了新需求。

  一个城市的拔节成长,离不开文化源泉的灌溉。在文体事业方面,我市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满足不同群体多元需求。各公共文化场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培育打造了“日照阅读季”、“艺术的光合作用”、“我为乡村种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此外,我市还重点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项目,组织开展了百场文化大集、千场精品戏曲、万场公益电影进基层等系列活动。

  市文联党组书记 主席 韩通:以改革精神推动文艺精品创作 文艺惠民活动 文艺队伍建设等文艺实践 持续提升“中国(日照)散文季”“中国黑陶文化之乡”“沂蒙画派”等文艺品牌影响力。(记者:刘姝君 张珊)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分享交流会举行

  • 2025年中国春兰大集在绍兴柯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