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壮大新质生产力 厚植竞争新优势——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壮大新质生产力 厚植竞争新优势——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来源:日照新闻网2025-01-06 10:10

  1月3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加劲发力”,围绕新质生产力,日照准备怎么干?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企业,深入解读会议精神,为推动我市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探寻答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去年以来,我市以冲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更大力度建平台、育主体、聚人才,用科技创新“钥匙”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但作为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乘势而上,更需要善作善成。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要素。今年,我市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塑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为切入点,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0项以上、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0项以上。聚力科技创新平台重塑,实行市县共建平台模式,加快孵化载体平台建设。聚力企业主体提质增效,分类培育创新主体,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聚力成果转化链条打造,打造做优“智汇日照”品牌,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聚力科技人才集聚发力,引进外国高端人才20名以上、外国专业人才200名以上。聚力科创服务深化做实,深化“科技走基层 创新下午茶”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能够引领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在强化产业升级方面,我市将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推动钢铁、粮油、化工、汽车、浆纸传统优势产业“有中生新”,新材料、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做大育强”,着力构建“5+3+2”现代产业体系。

  生物化工是新兴绿色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价值。对此,会议也做出相应部署。据了解,日照经开区拥有目前全省唯一一家生物化工专业园区,截至目前,已落地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项目33个,其中,巴洛特药业、科巢生物、正济药业、瑛泰医疗等16家企业已投产,星联药业、瑞桥新材料、昊品生物、国科制药等项目加快推进。下一步,该区将紧紧围绕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合成生物等领域,进一步挖掘现有产业链上下游,推动瑛泰生物、小蓓医药、云上新材等项目加快建设;瞄准行业龙头、科创型企业,加强产业谋划,争取更多大项目和优质项目落地;在创新人才引进、平台搭建、环境优化上精准发力,全力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业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等核心特征,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日照是华东地区划设低空飞行空域面积最大的城市,空域资源优良,应用场景丰富,获评省内首家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出台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促进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加速发展、乘势起飞。今年是低空经济起飞之年,下一步,我市将抓住列入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机遇,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完善行动、低空生态应用场景引领行动、低空经济产业集聚行动和人才支撑和政策支持行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通航产业基地和低空经济集聚区、产业先导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之一,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日照高新区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做优创新平台、育强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突出“高新特色”,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项目、育企业,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企业项目向“新”而进、以“质”致远。

  位于日照高新区的山东奥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潜心钻研,研发的金属掩膜版蚀刻技术,打破了长期被日韩垄断的局面。“只有有了核心技术才有竞争的主动权。”奥莱电子董事长隋鑫信心满满地说,公司将向上游原材料方向进攻,为高端精密制造业的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撑。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的一年,我市将强化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健全完善新型能源体系,建立完善阳光海岸绿道、山海风情绿道统筹管护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5年,日照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推动绿色发展,以绿色产业为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绿色化跃升,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夯实新质生产力绿色根基,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奋楫扬帆向“新”发力,不负青山逐“绿”前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日照已然在路上。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庆艳)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定日县地震:心理服务暖童心

  • 广西南宁:红红火火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