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比亚迪济南基地:从一辆车到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比亚迪济南基地:从一辆车到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大众新闻2024-12-12 18:11

  汽车制造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体系中的一颗耀眼之星,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能源汽车几乎占据市场“半壁江山”,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劲新动能。今年前三季度,济南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6%,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力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个百分点,这其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下称“济南起步区”)作出较大贡献。

  济南起步区自获批设立以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3+1”主导产业方向,招引落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助力济南按下工业强市快进键。

比亚迪济南基地:从一辆车到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车型、产能双提升

  比亚迪济南基地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50亿元,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是济南起步区投资规模最大、示范引领最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

  比亚迪济南基地一期2022年底启用,2023年第一个完整生产年度,实现产能24万台。2024年,比亚迪集团年初定下的销量目标是360万辆,今年前11个月已经销售374万辆,预定产能再突破已是必然。火爆的市场销售势必带动产能实现新突破,受销售市场传导,比亚迪济南基地年初预计30万辆产能的计划也将超额完成,较去年大幅攀升。

  在位于济南起步区的比亚迪济南基地,今年快速攀升的不仅是产能,还有车型。今年3月,比亚迪第700万台新能源汽车在济南基地下线,车型是腾势N7。据悉,目前,比亚迪济南基地批量生产的车型除腾势N7之外,还包括元plus、海豹06 DM-i、宋L等,较去年翻了一番。随着比亚迪济南基地产能不断跃升,车型不断丰富、配套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济南起步区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版图的分量也在逐步加重。

  辐射带动效应释放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链主企业,比亚迪济南基地落地济南起步区,受益的不只是济南起步区。随着产能不断跃升,配套零部件需求也日趋增长,上下游产业纷至沓来,以比亚迪济南基地为圆心,比亚迪的配套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

  在济南起步区太平街道的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总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项目已经竣工投入试运行,将生产高压线束、电源电控、电驱总成等核心零部件。在济南市济阳区济北街道,一家名为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这家以生产汽车座椅总成为主的企业,目前主要为比亚迪海豚做配套,每年可生产几十万个座椅。

  据悉,围绕比亚迪济南基地,已经推动10余个配套项目落地周边区县,而放眼山东,比亚迪已吸附包括半导体、座椅、轮胎等零部件在内的本地供应商和配套企业近400家。辐射带动和区域协同效应显著提升。

  项目拉动就业。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比亚迪已在济南启动超5轮招聘,招工人数超过1.5万人,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带动就业约5.7万人。

  强劲赋能济南“工业强市”

  去年末,《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发布,明确提出优化以济南、青岛市为核心的“两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布局,打造两大千亿级产业基地。有了比亚迪新能汽车产业链的赋能,济南底气十足。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济南工业“家底”厚实,面对空间巨大的汽车市场,济南在发展中国重汽抢占商用车市场同时,也在积极进军乘用车市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布局济南起步区,进一步激活济南“汽车城”之梦。

  在济南起步区798平方公里范围内,除了位于起步区直管区的比亚迪济南基地、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在黄河南岸还有济南弗迪电池和比亚迪芯片等项目,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这也让济南起步区成为除比亚迪深圳总部之外产业链条最完善的生产基地。

  济南目前已经形成芯片、动力电池、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以及零部件生产的全产业链条,汇集了中国重汽、比亚迪、吉利等龙头骨干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达300余家。截至10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接近40万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济南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之一。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实习生 禚亦秋 李子怡)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