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沿着黄河遇见海|从泥路高坡到青砖白瓦 “黄河入鲁第一村”迎来华丽蜕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沿着黄河遇见海|从泥路高坡到青砖白瓦 “黄河入鲁第一村”迎来华丽蜕变

来源:闪电新闻2024-10-10 15:36

  编者按: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黄河河务局主办,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党委网信办协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沿着黄河遇见海”(第二季)暨“千秋一河大潮阔”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于10月9日-11日在山东举行。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山东省内网络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将赴济宁、聊城、菏泽一线,通过蹲点采访的形式,探访黄河文明,寻根齐鲁文脉,让世界通过黄河文化进一步认识山东、读懂中国。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0日讯 辛庄村,坐落在东明县黄河滩区,滔滔大河从村子西边奔流而过,地理位置相对特殊。它三面紧邻河南省兰考县,黄河对岸是河南省长垣县。当地人常用:“双脚跨两省、炮响闻三县”来形容自己所处方位,“黄河入鲁第一村”的美誉便由此而来。

  辛庄村历史上曾叫“斜辛庄”,这个名字来自于民间传奇故事,相传北宋年间,穆桂英曾在此地摆下迷魂阵,大破辽将白天佐。“斜辛庄”的房屋道路,由此开始演变得歪斜错落,外村人来到村子里常常迷路,将这里称为“斜辛庄”。

  民间传说多有传奇色彩,实际原因则与黄河水患有着很大的关系。1895年黄河钢瓦厢决口,黄河改道,附近居民被迫搬离家园,斜辛庄先后由秦占、于园、孟占、叶辛庄、田楼、小河李等村迁居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村庄。这里的居民惧怕洪水再次泛滥,便按照地势,选择在高处修建房屋,无形之中在村子里形成了一条“环行路”。

  由于村民只能依凭地势来修建房屋,无法按照北方地区惯有的“坐北朝南”进行布局,这也是外村人来到这里无法凭借房屋坐落,分辨方位的主要原因。1958年,黄河漫滩,洪水吞没了斜辛庄村,大量村民被迫投亲靠友,无家可归。当地干部群众用了四年的时间,才重建起村庄,从此改名为辛庄村。

  改名后的辛庄村依然没能摆脱涨水漫滩的噩梦。“这五十多年,发了几次水,最厉害就是七五年涨了一次大水,把生产队里的财产都冲毁了,那时候街道上的水都有一米多深。”原斜辛庄村村民陈思温回忆,当时村民最大的心事就是房子。攒下钱,筑高台,借钱盖房再还账,当地居民把这个过程称为“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一恶性循环也直接导致这里的居民虽然背靠黄河,拥有丰富的资源,经济发展仍然相对落后。

  随着2017年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启动,辛庄村的居民走出“三三循环”终于有了盼头:将辛庄村纳入建设规划的黎明新村从2018年开始淤筑村台,2021年3月全面建成,并在同年7月完成了村民搬迁。至此,黄河入鲁第一村完成了从斜辛庄到辛庄再到黎明新村的演变。新村的街道宽敞整洁,基础设施完备。小学、幼儿园、商场、卫生室、公安便民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

  “当年我们辛庄村,拥有‘标准’的水泥路,一半是水,一半是泥。”李占胜是辛庄村党支部书记,从小生活在辛庄,回忆起当年村里的生活,他百感交集“下雨的时候上学,鞋里都是泥,有时候雨下的大一点,村里的老师就得提前买好一周的菜,不然雨水一大,人出不去,也进不来。”李占胜介绍,如今在黎明新村,晴天雨天出得去,幸福生活进得来。在新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里,行政审批、医疗服务、矛盾调解等14项服务被纳入其中。大事小情出门办、就近办,让之前饱受“出门难”的村民笑逐颜开。

  村里有了新村台,生活有了新变化。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阔步前进,东明县黄河滩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黎明新村所在的焦园乡立足于农业乡镇定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扩大良种繁育和优质农作物种植,其中,发展特色中草药种植面积2000余亩,让土地为村民创造出更多效益;积极发展文旅产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旅游线路,用生态美带来百鸟鸣,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引进新材料、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进村台,让各村村民都能享受到家门口就业的便利。

  黄河滩区迁建完成以来,焦园乡以产业发展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举措,将生产毛绒玩具的菏泽福瑞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引入滩区,带动群众致富。“我们公司以‘企业+农户’的模式,从城、区、镇、村建立了多个加工点,我们公司提供布料,做好成品我们去收。”企业负责人姬朋星告诉记者,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周围村台对手工艺品加工制作感兴趣的村民都可以纳入到企业的产业链中,可以为周边近20个村庄提供就业岗位,已累计带动劳动力1000余人。

  生态美,农业强,产业旺。东明县黄河滩区迁建完成后,居民搬出水窝子,过上了好日子。而辛庄村旧址也被当地政府完整保留下来,下一步将在文旅、教育等领域持续发挥它的作用。当年的“黄河入鲁第一村”,还将继续书写它的幸福篇章。

  闪电新闻记者 崔冬梅 赵浩天 东明台 王隆基 报道

  来源:闪电新闻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