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日照,不想离开的城市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日照,不想离开的城市

来源:日照日报2024-10-01 08:39

日照,不想离开的城市

  季健

  金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8月29日,应中央戏剧学院孙健教授之邀,我们一行8人专程从江苏如皋赶到山东,参加日照青年歌唱家李梓豪跨界感恩音乐会,短短四天行程,所到之处感慨良多。日照,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这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日照,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看日照的日出,然后起航

  人生第一次看日出,有些小激动。前一天晚上,我查好了凌晨日出的时间,定好闹钟,准备好相机。凌晨4点多,天刚蒙蒙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起了床。下榻的日照东湖开元名都大酒店,距离万平口海滨风景区才800米。这是最佳日出观赏地。我们徒步而行,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柔软的细沙里,留下一串串脚印,那种感受特别惬意,特别舒坦。晨曦里的日照海岸,如梦似幻。

  海边的浪花轻轻呢喃,羡慕着晨风里依偎牵手的情侣;两鬓染霜的夫妇,静静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仿佛在倾听着往事里的青春之歌;推着婴儿车的少妇,拄着双拐的大叔,面带微笑,走进了日照的早晨,憧憬着美好的时光。

  凌晨5时38分,东方地平线上,时隐时现出现淡淡的红晕,像一名画家挥毫作画,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霞光映照下的大海波光粼粼,人们欢呼雀跃,纷纷举起手机、相机取景拍照,仿佛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日照的日出,是一幅令人过目不忘的油画。岸堤上,一辆小巧的手推车,静静歇在一旁。一位熟睡的婴儿正沐浴在朝霞中,安详甜美,我举起相机,留下这唯美的瞬间。

  记得有位到过日照旅游的朋友说过,日照的山水最能让人心情自愈。累了就出来走一走,让美丽的大自然与心灵亲密接触。从而知道,喜欢日照日出的自然美,积极向上,珍惜美好,然后扬帆起航,是人生中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老人的“镇馆之宝”

  到一个城市应该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它是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接。莒州博物馆的设计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仿佛是一个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那段时间太遥远了,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

  走进莒州博物馆的大门,我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成一次穿越。尘埃落定的岁月里,一个名叫“莒州”的历史老人正向我缓缓走来。陶片,玉器,莒文化,是我对他的最初印象。

  越来越走近他,我用目光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远方仿佛传来了一首歌谣,勾起了我的回忆。早已尘封的历史书上,殷墟遗址,河姆渡历史文化,纷纷从岁月深处挖掘出来。而眼前的莒州博物馆,这位老成持重的老人,这位融历史与现实为一体的老人,把历史的老镜头,在原来的基础上往前推移,推移了整整1500年。远古的呼唤里,历史成了一篇卷轶浩繁的论文,里面不乏精彩纷呈的章节。远古的耕耘器具,古人的水井与木桶,玉屏风,古瓷器……纪念馆里刘勰先生的《文心雕龙》画龙点睛,成为莒州这篇历史论文的“文眼”。

  莒州博物馆这位历史老人,把真正的宝贝“灰陶大口尊”放在压轴戏的节点上。上面刻画的陶文,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其中一尊高60厘米、口径30厘米、壁厚3厘米,器腹上镌刻着“日、月、山”象形文字符号,举足轻重的它,是国家一级文物,奠定了莒文化、齐文化和鲁文化“三足鼎立”的局面,今生有幸,我们见识了莒州博物馆这位历史老人的“镇馆之宝”。

  满眼尽带黄金甲

  浅秋悄至,诗意蔓延,一草一木似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开一家温暖的小店,遇见阳光一样的客。”在途经莒县的路上,一段温暖的记忆像泉水一样流过我的心田。

  浮来山定林寺,站着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他就是天下银杏第一树,又称“银杏之王”,又叫公孙树,它的树龄近4000年,被《世界吉尼斯大全》择优录取。录取的成绩单上,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一个叫《左传》的历史老师作证,公元前715年,鲁国和莒国的国君就在这棵银杏树下握手言和,开始了一段安居乐业的和谐生活。

  “七搂八拃一媳妇”的一段趣闻,是莒县银杏树成绩单上的一句生动形象的注释。明朝嘉靖年间的风风雨雨,把这个“银杏之王”的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

  另一位老先生《南史》不会忘记,离此银杏树不远处的“校经楼”,一个叫刘勰的历史名人,用暮色和灯光勾勒出浮来山的轮廓,也勾勒出《文心雕龙》的理想,成为千年古银杏树的高光时刻。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银杏树是东方的圣者,是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我不由想到,在我心灵深处的小店里,默默奉献而始终耸立的“银杏之王”,一到秋天,满眼尽带黄金甲,不正是一位人世间的阳光顾客么?

  沂蒙画派里的“钙”“磷”

  沂蒙画派以其清新自然、至情至美、生动质朴的风格立足画坛,闻名遐迩。日照之行,安排参观山东沂蒙画派研究院,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沂蒙精神是我们迫切的愿望。

  沂蒙画派是一群地域文化的坚守者,它像松树一样扎根在莒县这一方土地上,山地的土质坚硬含钙,因此,钙也成为沂蒙画派的营养,一种不可缺少的坚强元素。当然除了含有钙以外,也含有其他元素,比如磷,它直接点亮了星星之火。

  沂蒙画派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它是属于莒县的一棵大树。春天的它生长得枝繁叶茂,留住生活的真实也留住了希望,更留住了岁月里的风雨和坚强。《红嫂》《沂蒙姐妹桥》《悠悠蒙山情》,傲霜斗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沂蒙画派这棵大树,因为脚下的这片山地含钙,它的每个枝条也含钙。《红嫂》是其中一根战火中的枝条。一位名叫明德英的沂蒙红嫂,在小战士命悬一线的时刻,毅然用乳汁抢救战士的生命。乳汁含钙,救活了一名钢铁战士。漫长的岁月里,无数善良勇敢的红嫂,保护了革命的火种。

  黎明前的黑暗里,期盼光明的树根一直醒着。解放战争的硝烟里,《沂蒙姐妹桥》走上了炮火连天的战场。孟良崮战役期间,我军一支部队要火速过河,但河上无桥。32名沂蒙姐妹下河用门板,搭起浮桥,用自己的生命支撑起一场战争。这些骨子里含钙的女人,全力以赴,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可以用“泪眼婆娑”四个字,形容日照之行观画的感受。我用相机留下了沂蒙画派这棵铁骨铮铮的大树。陪同我们参观的莒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何玉晓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沂蒙画派的领军人物叫何乃磊,光明磊落的磊,名字里每一块石头都含钙,也含磷,他直接点亮了希望。

  (季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作家。)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