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薪火沂蒙”点亮山区人民好日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薪火沂蒙”点亮山区人民好日子

来源:联合日报2024-09-27 13:30

  革命战争年代,军爱民、民拥军,血浓于水、鱼水情深,铸就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凝聚起推动沂蒙山区革命和建设的磅礴伟力。

  如今,临沂人民弘扬践行新时代沂蒙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不断以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让千万老区人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9月9日至10日,由省委网信办、省政协办公厅共同主办的“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临沂,19家中央和省主流媒体通过行进式采访,感受新时代革命老区的发展变迁,详细了解当地政协讲好红色沂蒙故事,助力打造文化“两创”新高地的履职实践,解锁以沂蒙精神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核驱动和创新密码。

  红火日子扩散开来

  “1944年1月24日(除夕),500多名日伪军向朱村发动了突袭。‘枪声就是命令’驻扎附近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老四团八连听到枪声后,立即赶来营救朱村百姓,有24位官兵长眠在此。从那以后,‘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谊深深植根在朱村一辈又一辈人心里,朱村人过年第一碗饺子,不敬天、不祭祖,各家各户纷纷自发祭奠和缅怀为朱村牺牲的烈士。”年过七旬的义务讲解员王经臣操着乡音,向采访团讲述当地“第一碗饺子敬英烈”的红色故事。

  王经臣还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朱村时的情景——那是2013年11月25日下午,总书记坐在“老支前”王克昌的小院里,和群众们一起拉家常。他说,沂蒙精神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不同内容,当年抗日打鬼子,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把革命推向江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朱村的建设发展依然为沂蒙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听老人讲现在的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说明沂蒙群众对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工作是肯定的,我们还要继续弘扬沂蒙精神,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情办好,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过得更红火,更幸福。

“薪火沂蒙”点亮山区人民好日子

  9月9日下午,“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临沂市采访。图为位于临沭县的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一角。

  如何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过得更幸福?十多年来,临沭县政协聚焦这一履职目标,借助朱村作为“中国红村”的优势,助力临沭县红色朱村“一村带九村”好日子示范片区建设,“五馆四区三基地”相继建设,现代农业、旅居度假、红色研学等产业深度融合,让村里有了产业、村民鼓起了腰包,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我孙女王书晴接过我的话筒,继续讲述朱村的红色故事。”王经臣笑着说。

  仅一路之隔的马庄村,利用村民闲置的旧宅院,改造成一个个为民服务的公共场所,423号院,向村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61号院,为学生放学及节假日提供课后辅导和课外培训;99号院,为全村8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助餐服务,老人们还能在这里享受理发、洗衣、洗浴、体检等助老服务;38号院,是妇联部门牵头对接片区内的欧拉柳编产业园,为妇女传授最新的柳编样式和编织技法,让柳编工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

“薪火沂蒙”点亮山区人民好日子

  9月9日下午,“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临沂市采访。图为记者走进临沭县马庄"好日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采访。

  “以朱村为示范,整合周边马庄红色抗日文化、岌山地质文化、样山齐国水寨文化、马陵山古战场、西山前抗日模范村等资源,探索形成以强带弱、先富带共富、整片提升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临沭县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班立江介绍。

  水清、岸绿、景美的“好日子”片区,加快了片区群众“共富”步伐,10个片区村党支部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党群同心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大幅提升,成为老区人民幸福生活的示范村、沂蒙红色精神代代传的示范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等等,老区人民的好日子正像涟漪一样层层扩散开来。

  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在薪火传承、砥砺奋进中凝聚起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更大合力,“薪火沂蒙·界别同心汇”应运而生,4月春光旖旎,省政协主席葛慧君来到沂蒙革命纪念馆为界别同心汇授牌并参加“传承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聚识活动。作为牵头委员的杨建中历历在目:“葛慧君主席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临沂独特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提高教育宣讲质量,当好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

“薪火沂蒙”点亮山区人民好日子

  9月10日上午,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临沂市采访。图为记者在位于沂蒙革命纪念馆的"薪火沂蒙·界别同心汇"采访。

  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就保护和运用红色资源、推动多元化宣讲宣传、精品化艺术创新开展交流探讨,走进校园、企业开展履职为民新实践……自5月以来,“薪火沂蒙·界别同心汇”已开展5场聚识活动,大家围绕新时代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助推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凝聚起广泛共识: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邃要义,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把沂蒙精神研究好、诠释好,这样才能确保红色基因永续永存”

  “要丰富沂蒙精神的传承方式,放大‘沂蒙精神’的溢出效应,叫响“沂蒙红”文化品牌”

  “要用心体悟红色文化的价值起点和内在逻辑,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在一次次薪火传承的聚识活动中,委员和界别群众进一步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逻辑、时代价值,强化了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政治自觉,更加坚定了以实际行动践行沂蒙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在服务群众、深入基层中展现政协担当的信心决心。

  红色资源活起来

  石磨、石碾、石桥、石阶,刻画出蒙山古村独有的人文风貌,石阶巷道清幽婉转,山间小溪蜿蜒流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带着沂蒙儿女特有的朴实迎面而来。

  在这里,以蓝天为幕,以石墙、农舍为舞台,一部红色主题沉浸式短剧《妇救会》正在上演。

“薪火沂蒙”点亮山区人民好日子

  9月10日上午,"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临沂市采访。图为记者在位于沂南县的沂蒙红嫂纪念馆观看《妇救会》沉浸式演出。

  “老乡们都来了哈…”一口带着沂南乡音的问候迅速将大家拉进了故事情景。为了完成军粮筹集任务,妇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商议出要将要做种子的一包玉米、本打算拿去换盐的两个鸡蛋都拿出来做军粮……沉浸式的小院短剧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亲历着80年前的一场抗战妇救会会议,更直观感受到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爱党为党护党之情。

“薪火沂蒙”点亮山区人民好日子

  9月10日上午,沂南县政协委员、中共沂南县委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李顺利在沂蒙红嫂纪念馆接受记者采访。

  “我们统筹全县的红色资源,引进国内一流团队,打磨出实景沉浸文献史诗剧《沂蒙四季·红嫂》和《妇救会》《跟着共产党走》等10处沉浸式小院演出,由当地人演当地事、说当地话,很受游客欢迎。”沂南县政协委员、中共沂南县委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李顺利介绍。“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沂蒙大姐”李桂芬用智慧搭人桥……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故事,通过沉浸式情景剧呈现在观众眼前,以“小切口”展现抗战时期沂蒙军民同心的感人故事,成为沂南文旅发展的“金名片”。“作为一名工作在推动文化‘两创’一线的政协委员,我将在传播沂南红色文化上继续努力,为进一步擦亮了红色沂南精神家园品牌作出更大贡献。”李顺利表示。

  目前,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已成为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教育、餐饮住宿、研学旅行、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党政干部教育培训150万人次,接待《沂蒙》《沂蒙六姐妹》《斗牛》《红高梁》等400多部红色影视剧各类剧组。红色堡垒村常山庄已成为红色题材影视的拍摄首选地,业以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村好莱坞”和产业扶贫示范村,实现了一部电视剧带动一个村,一个影视产业链富裕了一方人,红色文化不仅“活”起来了,更“火”了起来。

  (记者 陈文 视频 蒋明 姜晓蕾)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