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滨州色彩:黄河时代 动能澎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滨州色彩:黄河时代 动能澎湃

来源:滨州宣传2024-09-24 21:30

滨州色彩:黄河时代 动能澎湃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蜿蜒向东,一路奔腾,自西向东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由山东入海。在5464公里的黄河岸边,矗立着两座黄河楼,其中一座就位于黄河东流入海的前一站——“孙子故里”山东滨州。

  滨州黄河楼,被誉为“黄河下游第一楼”,位于滨州市蒲湖风景区内,是一座集观光旅游、黄河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塔楼式建筑,是滨州乃至黄河三角洲的地标性建筑。楼体设计“9个明层,9重古建筑带斗拱起翘的屋檐”,寓意黄河99道弯,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在山东流过9个市。

  滨州,一城绿水半城花,近看远眺皆是景。站在黄河楼上,静心聆听和感受滨州独树一帜的黄河文化以及其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故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滨州,94公里黄河穿城而过,养育了400万滨州人民,滋养了9600平方公里的滨州大地,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滋养出个性鲜明的人文风采。

  滨州,是黄河“滚出来”的新生土地,祖辈称为“退海之地”,盐碱厉害,旱涝灾害多,丰收年景少。

  如何让母亲河永远流淌着幸福?滨州人民用战天斗地的意志和行动,开启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一部滨州志,半部黄河治理史。滨州人民大力弘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巡堤查水,抢险堵漏,防汛救灾、建堤筑坝、兴修水利……这都是老滨州人用一把把铁锹筑起来的,一辆辆小推车推出来的。新滨州人继承发扬老滨州人艰苦卓绝、不怕困难的作风,不断推进黄河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2019年以来,滨州累计投资366亿元,清淤疏浚河道629公里,对33座水闸、17座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建成沾化区西水东调、徒骇河引调水等工程,构建起“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的水网格局。加强省市县级三级水网融合,无棣县创建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县级水网先导区。2021年黄河滨州段经受了1988年以来最大洪水考验,守住了黄河安澜这一底线。

  近年来,滨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印发《美丽滨州战略规划纲要(2023-2035)》,进一步明确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陆海统筹生态保护样板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区”的战略定位。

滨州色彩:黄河时代 动能澎湃

  黄河小街湾 刘杰摄

  滨州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创新探索源水、用水、留水、节水、管水“五水并举”工作路径,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水利用等专项规划,出台《滨州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制定山东省首个地方性引黄调水管理办法,完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10余项制度,构建起水资源“取-用-节-管-治”全流程管理机制,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起雨洪水、长江水、再生水、淡化海水联合调配体系,新增可置换近4.5亿方黄河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黄河水占用水总量比例由75%以上下降至65%以下。

  大力推进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成403万亩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积极推进小开河-簸箕李-韩墩国家级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建设,在小开河灌区建成黄河三角洲唯一、水利部重点灌溉试验站,小开河灌区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引黄灌区湿地公园。

  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沿黄生态造林,完成沿黄退化林修复6300亩,完成提升沿河生态廊道建设植树任务,栽种树木5.47万株。完成德惠新河、杏花河、沙河、付家河等45条河道(河段)水系绿化。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5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98.13%。

  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在全省率先设立1339名河管员公益岗,河湖违法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建成50条514公里“美丽示范河湖”,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数字化、立体化护河“滨州模式”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水利部连续三年发文推广滨州河湖管护做法。

  超前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全市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全部完成,实现整建制清零,提前两年完成省定目标。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向绿而行,深化“无废园区”“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启动2024年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工作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河流域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2024年1-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59%,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7个省控断面全部消除Ⅴ类水体,12个市控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一系列称号,是滨州坚持打造人城和谐、产城和谐、四季和谐生态城市的最好诠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画卷在滨州大地徐徐铺展。

  如今,黄河两岸水清岸绿、生态多样、土地肥沃、稻菽千重,“粮丰林茂、北国江南”成为滨州的真实写照。

滨州色彩:黄河时代 动能澎湃

  邹平梯子坝 徐志强摄

  缘水而兴

  对滨州人来说,黄河不仅是“母亲河”,还是名副其实的“幸福河”。

  9月的黄河岸边,长空如洗,卧龙向海。坐落在黄河滩区的滨城区梁才街道张王庄村,依河而兴,打造出一块沿黄旅游“金招牌”,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注解。

  张王庄村通过大力发展农旅融合,建成亲水乐园、森林乐园、露营基地等项目,绘制了1.4万平方米的网红墙绘,吸引市民前来拍照“打卡”。大棚采摘、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也同步成型,让这座乡村在完成脱胎换骨蜕变的同时,实现了群众共富。

  这正是滨州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富民增收的一个缩影。进入黄河时代,滨州正用实际行动书写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乡村更和美。坚持“点线面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力打造滨州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截至目前,累计打造省市级和美乡村63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1个、市级片区13个和县级片区50个。实施居民收入“四增”工程,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底的1.93缩小为1.71,老百姓的“富路子”更多、“钱袋子”更鼓、“好日子”更红火!

  ——产业更兴盛。2023年,滨州召开制造强市推进大会,印发《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11大专项行动,推动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2024年明确了“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的工作主线,全面打响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培育了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2023年全市工业营收达到1.4万亿元。滨州有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1位、15项位居全球第1位。动态调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储备库,总投资433亿元。截至8月底,683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1.63%,超时序进度24.96个百分点。

  ——动能更澎湃。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加速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2%,连续三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5.8%,连续两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均连续两年实现倍增。连续举办五届滨州人才节,创新打造“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三即”职教模式,27所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到80%,每年引进培养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超过4万人。滨州获评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

  ——民生更出彩。滨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民生投入、出台惠民政策、落实民生实事,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371万人,连续五年动态提高9类困难群众保障水平,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全省前列。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国家康养示范城市,让每个人在滨州都能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因水而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滨州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距今已有8500年,境内发现的丁公陶文比甲骨文还早了800多年。在滨州,厚重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化气息、蓬勃的文化力量,让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和谐共生。

  感受黄河岸边的人文之美。在滨州,有一场八百年不散的曲艺盛会,被誉为中国曲艺界的“活化石”,那就是始于宋代的惠民胡集书会。每年过完大年,各地艺人云集于此,以天作幕地为台,谈天说地,南腔北调,让戏迷大呼过瘾。2024年胡集书会从2月21日开始至25日,持续5天,包括296个节目、63个曲种,参演民间艺人达到415人,来自全国各地20余个省市,其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年仅9岁。2006年,胡集书会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滨州全市拥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项省级项目、214项市级项目。

  不仅如此,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齐文化、吕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孕育了孙武、伏生、刘徽、范仲淹、杜受田等圣贤名士。走进滨州,可以沉浸式感知光阴的痕迹,聆听历史的回声。

  感受黄河岸边的休闲之乐。黄河在奔腾向前的同时,也带给滨州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近年来,滨州市深入挖掘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联合沿黄省区、企业发布《黄河流域景区发展滨州宣言》,合力打造“中华母亲河”文化旅游品牌,成立了黄河谣黄河文化旅游带联盟。在这里,可以到孙子兵法城,亲身感受兵法十三篇的魅力;可以到咸丰帝师杜受田故居,领略良好的家风家教;可以到古色古香的魏集古村落,让人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可以到十里荷塘,在夏季欣赏“接天莲叶”的摇曳生姿……

  滨州还以黄河为主题,以体育为纽带,以赛事为平台,持续挖掘黄河文化,打造了“九九黄河”体育文化品牌。滨州黄河风情带马拉松赛、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渐成品牌,“九九黄河”全民跳绳大赛、钓鱼大赛初具规模,“沿着黄河去码头”万人骑行赛、全国自行车精英赛等多次在滨州成功举办,一座活力之城、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正傲然崛起。

  感受黄河岸边的美食之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了滨州美食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鲁菜中不可或缺的味道。滨州市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214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中,食品类项目就有44项,是当之无愧的美食之城。滨州纸皮包子有着300多年的历史,201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定府酱菜2011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沾化冬枣、阳信鸭梨、邹平水杏、惠民蜜桃等特色水果,惊艳你的味蕾;“中国第一牛县”阳信县牛肉产品分别占北京、天津清真市场份额的30%、50%;在山东省每两只虾就有一只产自滨州,舌尖上的滨州味道有着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黄河时代,动能澎湃。目前,全市上下正以更加铿锵的步伐、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图景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滨州篇章。

  (作者:牛成龙 杨萌 陈聪 张舒睿)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