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爱才育才 铸魂强师 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爱才育才 铸魂强师 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来源:山东大学新闻网2024-09-13 14:42

  [本站讯]今天,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建成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是促进和提升国家竞争能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为国家图富强、为天下储人才”,在这一崇高使命的指引下,以人事人才改革赋能教师队伍建设,以人才驱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大学一直在路上。

  时针回拨到2018年,山东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将“人才强校战略”确立为学校的龙头战略,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部署首轮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破除“一刀切”用人机制、全面构筑人才成长体系、用“暖”意服务人才……学校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从纸上跃入现实。

  学校以《山东大学关于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先手棋”,从资源配置、成长体系、多元考核、培训提升、绩效激励等多方式着手,破解了科研经费难觅、职称晋升通道拥堵、生活压力大等长期积弊,初步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

  在这里,种种体制机制障碍渐次打破,在这里,更多带有人文温度的改革举措相应出台。

  三年后,学校紧跟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大部署,更加注重“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人才队伍,引领带动体制机制改革”“牢牢抓住主要矛盾,针对关键短板精准发力”“全校协同推进改革,发挥校内外资源叠加优势”,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破题。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全面落实人才领域“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新要求,在系统总结首轮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经验、深入分析制约实现新突破、新跃升“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档升级人才强校战略,出台《山东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党的二十大之后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的第一个议题审议通过,全面迈进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新时代。

  如今,山东大学正以踔厉奋发、敢闯敢创的精神风貌,推进一场更加精准、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学校将以更高的格局视野、更高效的政策供给、更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开创新时代人才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放权赋能,因地制宜,是推动学校人才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提高学院选人用人的自主权,形成持续激发人才内生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的良好氛围,是山东大学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一步。

  下放人员选聘自主决定权、下放评价标准自主制定权、下放绩效奖励自主分配权……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放权赋能举措在校内有序推进。学校将“选、用、评、奖”的自主决定权充分下放到二级单位,让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克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弊病,真正激发基层人才跃升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学校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人事人才政策下放为核心的特区试点,自主确定《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人事改革方案》,围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和办法,人才评价更注重原创理论重大突破和解决重大工程难题等成果质量和代表性成果。

  基于此,在研究生求学期间便致力于解决工程地质预报技术难题,并在超前地质预报研究取得多项成果的刘斌,成为“特区”一员。

  此后,鉴于刘斌在解决地质预报技术难题和成果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在职称评价中破格提拔为教授,并在科研设备、研究生、物理空间等科研支撑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刘斌先后入选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支持,成长为预报方向学术带头人。

  如今,“岩土工程中心团队”也已从初创时的“4+4”(4位老师+4个学生),壮大为拥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00余人的科研创新团队,并入选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4个国家级团队,走出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服务国家作为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放权赋能改革成效可见一斑。

  有了完备的顶层设计和人才支持机制,下一步该如何落实引进优秀青年人才?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山东大学以求贤若渴的决心,延揽各方优秀青年人才,完善杰出人才体系与搭建全球聚才网络并举,聚力打造一流人才梯队,致力于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

  10年前,山东大学立足未来、放眼全球,着手开展海外招聘,前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士、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举办海外系列引才活动,下大力气引进海外优质人才资源。

  彼时,在海外深造的金融学博士张群姿刚刚毕业。

  在美国经济学年会的招聘上,山东大学向张群姿抛出橄榄枝。从此,她与山东大学结缘,成为经济学院的一名讲师。

  10年后,张群姿已成长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山东省高端金融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齐鲁青年学者。

  谈及自身的快速发展,张群姿将其归功于山大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以及不断完善的人才体系。她表示,“在科研起步阶段,学校、学院为我提供了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支持。我通过参加校内齐鲁青年学者申报,从助理研究员破格晋升教授博导。感恩学校、学院为我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会始终坚守‘做好一位老师’的初心。”

  从1988年开始在中青年教师中破格提拔正副教授,到1993年破格提拔徐显明、曲音波、展涛等16名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正教授,再到如今张群姿、许振浩、聂天洋、杨帆、孙磊等青年学者在人才培育成长中脱颖而出,珍视人才、海纳百川、唯才是举,是山东大学长久以来的传统,彰显着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近年来,山东大学致力于涵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人才生态,助力青年人才实现精彩蝶变。力破“五唯”,设计出台重学术水平、重教学水平、重实际贡献、重发展潜力的杰出人才评价体系,构建起“顶尖—领军—青年—后备”四个层次衔接有序、具有山大特色的人才体系,形成“讲席教授—特聘教授—山大杰青—齐鲁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学者”等五个梯次的立体化支持机制,使人才均可得到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培养支持。

  2018年以来,学校齐鲁青年学者中有295位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占比近56%;53位青年教师破格评审晋升教授职务;博士后斩获中国博土后科学基金项目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为拓展海外优质人才引才渠道,山东大学先后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家设立12个海外人才工作站,举办8届“齐鲁青年论坛”邀请全球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前来参会交流,搭建海外专场招聘、“云招聘”、以才引才等为核心的全球立体化引才聚才网络……

  目前,学校在国家海外优青项目上连续取得较好成绩,2021年来共入选近70人。学校支持期内的齐鲁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学者共有774位,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9%,学校博士后总量占全省1/3,青年人才逐渐成为山东大学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山东大学始终努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致力于让更多高素质人才成长为高素质教师,为“双一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礼出东方,求索千年;师者如光,微以致远。2024年全国“最美教师”,青年长江学者、焦家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王芬,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往返于课堂、田野与实验室,奋战在田野考古教学第一线,指引数百名考古学子在焦家实践中实现知行互进,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朝斯夕斯,念兹在兹;春风化雨,师者匠心。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获得者,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徐艳玲在长达35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懈倡导“双导师制”——学术导师和精神导师。在教学一线以文化人,在平凡生活中乐教爱生,在校园之外启智润心,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理想火种。

  三尺讲台,两袖清风;师泽如水,润物无声。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勇从教39年,从“备课备到满意为止”到“将学生视作一本本独特深奥的书”,用爱心和智慧读懂每位学生,在相互陪伴中共享生命成长。

  矢志一流,全面图强;弦歌不辍,薪火相传。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大学数学学院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勇担科研攻关项目,非线性期望原创理论引领金融数学前沿研究,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安全,创造性提出“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探索前沿、铸魂育人”的教育理念,搭建“一轴两翼”数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现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数学科学研究重镇和人才培养高地。

  立足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历史节点,山东大学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秉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提升素质能力,弘扬尊师重教风尚。

  德育为先,修身为本。几天前,山东大学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 践行光荣的使命”这一主题,开展多种活动。组织名师名教实物展,作为新入职教师开好头、起好步的入职第一课;首次举办新教工入职典礼,校党委书记、校长在会场门口热烈欢迎新教工并逐一握手,“校长第一课”同期举行,满满的“仪式感”让新教工深切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与重视,坚定敬贤礼士、尊师贵道的价值信念……

  完善传帮带机制,开展教研教改、能力提升培训,学校实施博士后“育苗计划”,有力推进“U40”计划,赴井冈山开展中青年学者及管理骨干培训研修,全面提升教师思政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见贤思齐,让榜样成为引领前行的力量。学校积极打造“光荣的使命”工作品牌,开展“教师节表彰大会”“获奖教师代表座谈会”“为国育贤—专场音乐会”等师德师风建设月系列活动,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和宣传力度,引导支持广大教师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促进“四有”好老师竞相涌现……

  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鼓励高素质人才快速转型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人民教师,以过硬的专业能力、渊博的知识水平、深沉的仁爱之心,承担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新人的重任。

  今年6月,山东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五大高地、实施七大战略、抓好九大任务等重要部署,“人才”有关的内容均居于前列。其中,人才强校战略更是位列“七大战略”之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学校将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延揽大学者,关心扶植“小人物”,以百花齐放的生动实践,迎来人才引领发展的春色满园。

  致天下之治者在于人才。今天,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大学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勇当改革奋进的“先行者”,争做毅然决然的“实干家”,以正确的方向、闯创的决心、科学的路径,继续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为学校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重镇和现代化强省建设的中坚力量夯实人才根基。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宣文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车慧卿 贾富康 刘怡康  】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