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登海1996、天泰716、农大37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的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展示田内,宛若优质玉米品种的大展台。
“你瞧,这些玉米长得多旺多精神啊!”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弯下腰,用手抚摸着玉米,“每年的玉米、小麦生长关键期,专家们都会带领学生来这里开展调研、试验。”
薛丽娜指了指前方的试验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代兴龙正带领12名师生组成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团队,查看玉米生长情况,并把样本第一时间拿到不远处的小院,通过实验器材进行研究分析。
莫言地偏远,小院大乾坤。7月30日,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驿站岱岳区授牌暨山东岱岳小麦科技小院揭牌仪式在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举行,这里正式成为了山东农业大学驻马庄镇小麦试验示范基地专家团队的大本营。
马庄镇地处岱岳区西南部、汶阳田腹部,自古以来,素有“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美誉。马庄镇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在生产中仍存在着水肥利用效率偏低、高产优质矛盾突出、土壤地力不足、年际间稳产性低等问题。
2021年开始,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栽培生理生态团队与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强强合作,建立了50余亩技术创新研究试验田,200余亩品种、技术示范田,开展了小麦高产与肥水高效协同生产的矛盾与调控途径、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协同提升的限制因子与实现途径、小麦-玉米周年绿色低碳高产高效生产的资源匹配与技术创新、麦田土壤障碍因子解析与地力提升等科学研究,为当地生产提质增效。
“我们推广的小麦高产与肥水高效协同技术模式,该技术核心示范区2024年实打测产亩产超过800公斤,较农民常规生产模式增产16.80%,肥料利用效率提高21.6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71%,有效带动了区域小麦高产与肥水高效协同发展。”代兴龙说。
除了做科研,团队还当上了乡亲们的“田保姆”。小院大门天天敞开,有啥问题小院师生现场解决。
“今年5月有一位大爷上门,说家里种的小麦出现了好多白穗,希望我们帮忙找出原因。经过实地察看后,我们发现是小麦茎基腐病导致的植株死亡。”山东农业大学2022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肖丽华说,找到“病根”后,他们及时联系了小院的指导教师,并给农户讲解了播前包衣拌种、早春喷淋杀菌剂等预防措施。
小院既是科技助农的“实践站”,也是人才培育的“大课堂”。肖丽华和同学们经常在试验田里一泡就是一整天:布局播种方式、施肥、化控等试验,取样、调查、称重、分析数据,制作简易明白纸、建设技术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样样不落下。小院已累计入驻15名研究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予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山东省优秀毕业生1人。
“受益的不光是乡亲,更是我们。”谈起在小院的收获,肖丽华两眼闪烁着光芒,小院的求学经历,带给他们的不光是专业上的长进,更是综合素养的历练、爱农情怀的培养。
像这样的科技小院,山东农业大学已申请建设356个,涉及13个研究生培养学院,覆盖山东省16个地市,其中42个获批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然表示,通过不断推动“科技小院”建设,把农业科技成果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人才培养得更接地气,从而助力汶阳田“泰山粮仓”建设,打通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