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近日,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实践团赴枣庄市台儿庄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当天,运河街道及沿河社区相关领导与实践团举行了见面会。运河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李祥辉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挺膺担当、施展抱负,为社区发展提供“青春妙点子”。运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徐崇礼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培养本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队员们法学和社会工作专业专长,在奉献中启迪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升华。
随后,“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实践团负责人向与会的相关负责人及网格员汇报实践团此行的初衷以及实践方案,将虚心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在躬身实践中增强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和实干能力。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追光而遇,沐光而行”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参加了第十六期“幸福沿河“轮值网格负责人”工作交接会。沿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传保首先介绍了沿河社区为加强社区建设探索实施的轮值社区书记工作模式。他告诉大家,轮值社区书记工作模式能够培养社区干部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完善社区干部梯队结构。每位网格员都有轮值机会,任职时长一个月。这一模式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也为各位网格员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
本期轮值书记由“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实践团负责人马钰涵与沿河社区网格员包永军共同担任轮值书记。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实践团将以优秀网格员为榜样,与社区工作人员团结合作,努力把社区平凡小事做好,好事做实,融入网格居民,助力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法律意识的薄弱等问题。其中,党史教育的不足和法律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加深社区留守儿童对党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法律意识,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乡村促进团来到张庄社区“悠铠留守儿童之家”开展“青苗课堂”,进行党史和法律宣传教育,实践团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创新党史教育和普法宣传模式,设计听歌填词,观看小视频回答问题等教学环节,增强课堂的引导力和感染力。
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悠铠留守儿童之家”负责人张开宇表示,“青苗课堂”有利于孩子们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提高留守儿童的法治观念,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实践团的队员们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开展助民工作,向社区居民传递正能量和爱心。队员们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巡河等日常工作的同时,还与街道工作人员一起开展街道清扫工作,清理街道上的垃圾、杂物等,共同创造和维护一个更加舒适、干净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清扫工作结束后,实践团的队员们又来到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先蜂驿站”开展“爱心绿豆汤,炎夏送清凉”服务活动,让辖区群众、环卫工人和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夏日的清凉和社区的暖心服务。
2024年暑期,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多次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对组建团队、活动点对接、规划调研任务等作出安排部署,组织动员全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同学们从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新体系。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挥洒青春的汗水,展示青春的风采,奉献青春的智慧。(郝教谊马钰涵 曾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