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足用好黄河水——山东沿黄地市抗旱一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用足用好黄河水——山东沿黄地市抗旱一线

来源:新华网2024-06-29 08:12

  “水来了,快把抽水泵拿过来!”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生产村一处农田旁,干涸的水渠源源不断涌进黄河水,一片片土地被浸润后变成深褐色。得知要来水了,村民刘玉会一早就来到田里,收拾抽水泵,张罗铺管浇地。

  今年入夏以来,山东多地旱情持续发展,灌溉供水面临挑战。从6月中旬种完玉米后,刘玉会就开始担心后续灌溉用水不足,耽误玉米发芽,影响收成。

  “蒙头水”是玉米播种后浇的头遍水,浇得好能为玉米生长和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看到这1200多亩玉米都‘喝’上了‘蒙头水’,心里就踏实了。”刘玉会说。

  “为了保障农田灌溉顺利,我们检修了泵站、闸口,并对多条干渠进行清淤。”垦利区水利局副局长边永平介绍,目前,垦利区每天能引黄河水420万立方米,比此前增加200万立方米,已完成抗旱引水2298万立方米。

用足用好黄河水——山东沿黄地市抗旱一线 

在东营市黄河口镇的一处农田旁,村民们正有序浇灌土地。受访者供图

  连日来,山东增大引黄水量,全力保障抗旱。山东黄河河务局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处副处长彭程介绍,目前已向东营、滨州、济南等地调增应急引黄指标7.13亿立方米,6月以来,山东沿黄各市累计引水量达13.24亿立方米。

  “除了加大引调水总量,还要合理配置各地引黄用水,确保能引尽引、应灌尽灌。”彭程说,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沿黄各市旱情发展,科学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持续强化水情分析和水量实时、精准调度,最大限度发挥引黄抗旱效益。

  在德州市庆云县常家镇大道王村,村民王新增站在田垄边,看着汩汩黄河水流入农田。“浇上了这遍水,这片玉米就算保住了。”王新增说。

  大道王村位于李家岸灌区下游,源源不断的黄河水通过该灌区流向德州6个县(市、区)。“我们开启引黄干渠的6座水闸,已引蓄黄河水7900万立方米。”李家岸灌区运行维护中心副主任申国安说。

用足用好黄河水——山东沿黄地市抗旱一线  

在德州市李家岸灌区水情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灌区相关数据。新华社记者 高天 摄

  黄河水既要引来,更要用好。在李家岸灌区水情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徐风玉轻点鼠标,电脑屏幕呈现出灌区数字孪生平台界面,土壤墒情、气象信息、各支渠对应灌溉单元的需水量等数据一目了然。“借助水动力仿真模型、配水调度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可以精准优化配水方案,配水过程由‘拼脑力’变为‘拼算力’。”李家岸灌区运行维护中心主任王利民说。

  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电,全力做好抗旱保电工作,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国网兰陵县供电公司成立抗旱保供电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方案,开通抗旱用电绿色通道,运维人员加强对蓄水农灌专用设备及线路的巡视检查工作,组织17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主动上门检查抽水排灌设备,普及安全用电、电力设施保护等知识,合理调配应急发电车及带电作业车,18支抢修队伍随时待命,20辆抢修车辆严阵以待,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记者走访发现,在优化黄河水配置的同时,各地还积极依靠智能节水灌溉设备助力抗旱保苗。

  在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岳家村的一片农田,干枯的麦茬间,新播种的玉米抽出新叶。当地种粮大户陈玉海正在田边操作智能化灌溉设备对玉米进行滴灌。田垄间,一条条黑色滴灌带均匀铺开,水滴缓缓滋润着每棵幼苗。

用足用好黄河水——山东沿黄地市抗旱一线 

在淄博市高青县,引黄渠道两岸的泵站在抽取黄河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黄河流经高青县后,经由马扎子灌区分水闸进入北支新河,再通过各类沟渠输送到田间地头。“引调黄河水来之不易,要珍惜每一滴水,就得用好节水灌溉设备。”高青县水利局农业节水灌溉服务中心主任马继泉说,与传统的漫灌方式相比,滴灌省水50%左右,能有效缓解当下农业用水紧张的情况。

  “玉米从播种、抽穗到收获,至少要浇3遍水。现在,这300亩地已经浇完了1遍水,只要后期管护到位,稳产就不成问题。”看着眼前这片“喝”饱水的玉米地,陈玉海说。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温故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帕米尔高原上的蒲公英老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