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济南职业学院:聚“五融” 铸“十新” ,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济南职业学院:聚“五融” 铸“十新” ,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

来源:海报新闻2024-06-06 19:48

  海报新闻记者 王学涛 报道

  2024年1月荣获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成为山东唯一获此奖项的公办高职院校;2023年7月,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成功入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3年5月,学院喜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故障检修”赛项一等奖、“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赛项一等奖,2024年,泰国“班·墨学院(比亚迪)、印度尼西亚班·墨学院(山东文旅)陆续揭牌成立……

  从学校荣誉到教师团队荣誉、学生大赛获奖再到职教出海,过去一年,济南职业学院持续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些成绩也进一步彰显了学院办学育人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

  聚焦创新发展,打造“五融”办学特色

  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部署,认真把握部省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的机遇,主动对接济南市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创新改革,持续推进学院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以持续深化党建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立德有机融入育人全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五融”特色为抓手,更加有效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更好服务“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围绕提质培优,推动“十新”建设实践

  学院加强党的领导,实施党建引领工程,书写了思政教育“新答卷”。扎实推进“领航”“铸魂”“筑垒”“先锋”四大工程,发挥“红色引擎”强大动能,立体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德技并修,开展质量提升计划,打造了人才培养“新高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和技能培养融会贯通,明晰了有理想信念、懂技术创新、敢担当奉献,具有“匠气匠心 匠技”的“济职工匠”人才培养规格。

  学院立足技术服务,落实科教融汇方案,迈上了协同创新“新台阶”。落实科教融汇方案,聚焦国家战略和省市产业发展,深化有组织科研,创新“1234”科研服务体系,形成产教、科教、校地融合保障机制,建设了“生产、教学、科研、社会培训、创新创业”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技能服务平台、“政府指导、学校主导、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推广、服务中小微企业、大师培育”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

  学院对接产业需求,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形成了循产建群“新效应”。构建“立足市域、依托园区、服务产业”的政行企校研五方联动专业群发展机制,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形成“1+1+3+4”专业群建设发展布局,提升了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对接岗位能力要求,建立了多方共同参与的产教协同、多元评价、持续优化的专业群质量保障机制,实现了专业群建设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学院培育良匠之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注入了教师发展“新动能”。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榜样引领”“名师领航”“团队优化”“能力提升”“机制保障”等五大工程,构建“五力并举”的教师发展标准体系,形成“六化合一”的双师队伍建设模式及“两类六层”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路径,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锚定产教融合,深化协同育人实践,构筑了校企合作“新生态”。秉持“与品牌为伍,与朝阳同向”理念,打造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同生共兴、类型多元”的校企合作机制、“实体化运作全方位融合”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了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赢、共评”的合作机制。

  学院聚焦高效服务,推动助力发展行动,续写了职教赋能“新篇章”。创新“对接新岗位,融入新技术,制定新标准,掌握新技能”卓越工匠培养标准、以“聚焦关键技术,凝练优势研发”为重点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方式、“精准对接,按需服务,持续推进,打造样板”的服务重大战略的工作思路和“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育训结合”教育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

  学院秉持共建共治,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激发了学院办学“新活力”。构建“平台支撑、四方联动、六化提升”的现代治理体系,织就“一核心、两保障、四主体”主干网、“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化、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四平台支撑网和“文化浸润、价值塑造”广域网“三网互联”治理架构,推动学院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了以治提质、以治增效的目标。

  学院创建智慧校园,强化数字资源建设,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锚定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要求,创新“以人为本、数业协同、创新应用、安全可信”的信息化提升路径,建设“简洁高效、共建共享”的信息化运行环境,构建以“五诊四率”核心管理数据为基础的分析评价体系,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强化数字资源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办学育人融合,助力教学、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学院扩大国际影响,助力国际产能合作,擘绘了职教出海“新画卷”。实施优质资源引进工程、国际合作服务工程、国际品牌打造工程,构建了“双轮驱动、内外互动、协同联动”的国际化办学工作体系,打造了“一机构、四项目、三协同”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外合作办学格局,创新了“国际化、本土化、特色化、再国际化”引进来的进阶提升模式和“多元协同,产教同行,标准引领,语技融合”走出去模式。

  总结经验成效,彰显“双高”示范引领

  学院秉承“志存高远、奋勇争先”的济职精神,稳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以人的成长为中心,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要义,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区域职业教育社会环境优化、“四链”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了鲜明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在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上,综合实力较2019年相比上升了105位,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位。数字赋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职称评聘推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国际学生文化课程新模式建设等案例入选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优秀案例。仅2023年,就有辽宁省人大等政府机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国内院校、越南河内地质矿业大学等国外院校、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150余家单位、2100余人次来校交流学习。

  作为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院顺利完成了“双高计划”省级终期绩效评价,累计取得62类203项国家级成果,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比赛等走在了全省首位、全国前列,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第2名,荣获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学院整合资源申报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部十一项任务38个项目,其中在省教育厅启动开展的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线下)等5个重点任务的遴选中,7个项目被推荐至教育部参与评选,获推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五年来,学院着力培养“品德高尚、品质优秀、品位高雅”的“三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累计培养毕业生24142人,学生数字化达标测试平均达标率98%以上,平均就业率98.32%,专业对口率90%以上,济南都市圈就业率76.21%,“济职学生好用”成为用人单位普遍共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获3金2银7铜,成绩位居全国前列。刘海鹏、许立吉2名学生先后荣登央视《新闻联播》,展现了学院育人成效。

  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和国家战略更加精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更加彰显。作为牵头单位联合黄河流域九省“政行企校研”共建黄河流域产教联盟,作为常设秘书处单位发布了5项联盟运行机制,组织开展了产教对话等活动,打造了黄河流域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牵头组建的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入围全国首批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对接企业和产能“走出去”需求,积极参与“中文工坊”“班·墨学院”建设,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3项、人文交流经世项目1个、“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3个。

  此外,学院与天华重工合作研制开发的“异步伺服开式精密压力机”,获重大技术装备山东省首台(套)认定。教师王绍存等成为山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刘欢等3人受聘为济南市科技副总,协同中科超声(山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超声波、巡检机器人等技术升级改造与转化应用,助力企业年度经济效益增长20%以上。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女队首夺“消防奥运会”冠军

  • 江苏无锡:大运河畔非遗续传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日,首批6辆身着轻薄碳纤维复合材料“外衣”的重载铁路货车缓缓驶出生产线,展现出轻量化智能化的“科技范”,标志着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正式下线。
2024-09-11 04:25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AI(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出现,AI绘画加速发展。AI绘画是继CG绘画(计算机生成绘画,即在平面设计软件辅助下进行绘画)、DSE绘画(数字特效绘画,
2024-09-11 04:25
NGC 4278具有致密的对称射电喷流结构和相对较弱的射电辐射,但其甚高能伽马射线辐射效率却显著高于射电星系,与耀变体相当。
2024-09-11 09:57
记者1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当天,该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圆满成功。
2024-09-11 09:56
9日,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3》和《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4》。
2024-09-11 04:2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
2024-09-10 04:10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是极度贫瘠还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观点。
2024-09-10 10:23
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常难以找到满意的服务商,服务商有时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
2024-09-10 10:20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09-10 10:17
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9日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
2024-09-10 04:10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与MCN一起打造出海内容繁荣生态。
2024-09-10 10:20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