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岛科技大学:“三个有组织”共绘“青科大模式”升级版新篇章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青岛科技大学:“三个有组织”共绘“青科大模式”升级版新篇章

来源:海报新闻2024-06-06 19:44

  海报新闻记者 姜申涛 青岛报道

  在湖北武汉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上,青岛科技大学的名字再次闪耀。邵巍教授领衔的深空探测研究团队参与报送的“小天体探测与开发的智能柔性附着技术”,跻身于2024宇航领域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之列。这不仅是对邵巍教授团队的肯定,更是对青岛科技大学科研实力的一次国际展示。

  邵巍教授在深空探测领域耕耘二十多年,他的团队像一群勇敢的探险者,不断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他们的研究成果,此前曾助力“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的软着陆。此次小天体“柔性附着”技术难题的入围,也是为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深空再次贡献青科大力量。

  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在走访慰问邵巍教授团队后,满怀感慨地说:“邵巍教授团队在深空探测领域默默耕耘二十余载,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是青科大的骄傲。”

  青岛科技大学,这所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的学府,

  正以其独特的“三个有组织”战略,全面实施五大行动,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打造着“青科大模式”的升级版。

  有组织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青岛科技大学,培养人才不仅是教育的使命,更是一种艺术。

  “橡胶品格”育英才是青岛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青岛科技大学也被外界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2024年5月,青岛科技大学内的53/80R63世界最大时级轮胎

  “学校的发展史,是一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也是一段培养具有‘橡胶品格’特质人才的育人史。”校长陈克正说到。

  学校将“橡胶品格”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服务需求,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实践育人机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此外,学校以山东省的“十大创新”和“十强产业”为蓝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新增设了合成生物学、能源化学等四新专业,这些专业如同一个个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科技大学还在全省率先实施了“3+1+2+N”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行业领域头部企业一道联合设计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培养任务,探索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创新机制,培育高素质、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2022年首期班共选拔优秀学生30名,2023年进一步扩大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模,60名优秀学生入选。

  有组织加快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

  在青岛科技大学,科研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实验和论文,更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实践。学校聚焦“卡脖子”技术,开展科研攻关。这不仅是对科研人员的一种鞭策与挑战,更是实实在在聚焦国家和社会重大战略需求的印证。

  在青岛科技大学,一个个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的目标是攻克一项项关键技术,学校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科研平台和资源,更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让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学校制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的大门。学校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创新成果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有组织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解决行业难题、引领行业进步,本就是工科高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题中之义。青岛科技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突出特色,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构建面向市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融合机制。”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主动对接山东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坚持“一地一案”,加强与山东各地市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校城融合发展。

  2023年7月21日,青岛科技大学与济宁亿联化工有限公司签订间苯二酚等三个技术转让合作协议,合同额总计2.2亿元。11月17日,青岛科技大学与枣庄市举行校地融合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大会,双方共签约1.1亿元项目。

  2023年11月,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与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文签订共建山东橡胶产业创新研究院框架合作协议

  这两个亿元项目,是继2022年学校签订山东省单笔金额最高的7.7亿元校企合作项目后,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建设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是青科大服务和融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是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益探索。

  2022年以来,青岛科技大学全面实施“校地融合、校企链合、平台聚合、资源整合、服务集合”五大行动,先后与济宁、枣庄、德州等地共建融合创新发展中心。通过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将地方发展需求与学校学科优势精准对接,将教师或团队“单打独斗”的合作提升至校级层面合作,集约学校优势资源,推动校地双向赋能,构建起“中心搭台—人才唱戏—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四元”融合创新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贡献青科“力量”。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