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2024-01-25 09:32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林武周乃翔葛慧君出席杨东奇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孙立成主持听取省人大常委会和“两院”工作报告1月24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山东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作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霍敏作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顾雪飞作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林武、杨东奇、孙立成,大会执行主席马晓磊、张宏伟、杨国强、朱秀香、刘运、林红玉、杨洪涛、闫剑波、李在武、任刚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孙立成主持会议。周乃翔、葛慧君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杨东奇在报告中说,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紧紧依靠全体代表,担当作为、守正创新,依法履职尽责,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年召开常委会会议7次、主任会议20次,制定地方性法规、决定5件,修改法规10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4项,开展执法检查6次、专题询问1次,组织(含委托)代表专题调研、视察37次,依法审结代表议案25件、督办答复代表建议925件,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杨东奇说,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积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安排。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突出山东特色,扎实推进立法修法工作,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完善立法工作制度机制,加强对设区的市立法工作指导,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聚焦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增进民生福祉、预算和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山东建设加强监督,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着力推动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保证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代表工作水平,健全代表议案建议工作机制,协助代表提高履职实效,深化拓展“两个联系”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深入落实“四个机关”定位要求,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履职能力建设、纪律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杨东奇指出,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法治保障、贡献人大力量。要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海洋强省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找准抓实人大工作的切入点、发力点。要依法有效履行各项职责,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紧扣全省工作大局,围绕塑造“十个新优势”,加强和改进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工作,积极推进方式方法、工作机制创新,以高质量人大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要支持服务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持续健全“两个联系”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要持续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常委会及机关制度建设,提升人大工作整体实效。杨东奇最后说,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山东省委坚强领导下,履职尽责、实干担当,稳中求进推动新时代山东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列席了今天上午的全体会议;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委员列席会议,听取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