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2年济南市济阳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首位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2022年济南市济阳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首位

来源:齐鲁网2023-07-07 21:08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7日讯 今天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阳专场,围绕“坚持项目为王夯实发展支撑 加快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介绍有关情况。

  济阳区副区长李宪亮介绍,近年来,济阳区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聚力“五大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五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2万亩、流转土地25万亩、社会化托管4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62.59万吨,实现“十九连丰”,获评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区县、“绿色农资”升级行动示范区。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打造了仁风西瓜、垛石番茄、曲堤黄瓜等享誉全国的特色产业,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亿元、13亿元、15亿元,蔬菜种苗年育苗能力超5亿株,“好味知济”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5家,打造乡村研学精品路线10条。2022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首位。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力推进乡村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740余公里,实现“户户通”、清洁取暖全覆盖,完成465个村供水污水管网建设,乡村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全力开展环境整治,创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小园”模式,近两年整治残垣断壁5000余处,农村人居环境评估成绩持续位于全市前列。全力打造典型标杆,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38个、齐鲁样板村20个、清洁村庄296个,推动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从“一村美”加速向“全域美”转变。

  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强化组织引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175家,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50万元以上村达30%以上。强化就业带动,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1万人次,设置城乡公益性岗位6900余个,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3元,增幅列全市第4位。强化监测帮扶,建立完善“345+N”监测帮扶机制,2022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8%,高于全省近13个百分点。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培育“乡土品牌”,创建171个省、市文明村镇,打造82个市级“出彩人家”示范村和市区两级“最美家庭”,培育出“文明课堂”“志愿服务大集”等特色文明实践品牌。激活“神经末梢”,创新实施“闻韶夜话”“首席接访员”制度,延伸扩展3623个五级网格,试点推进5个数字乡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闪电新闻记者 董洁 报道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