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央媒省媒看济宁④| 端牢咱们的饭碗,乡村又变了模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央媒省媒看济宁④| 端牢咱们的饭碗,乡村又变了模样

来源:齐鲁晚报济宁融媒2023-01-06 15:06

  过去的一年,种粮大户、粮食产量、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诸多济宁市新农人的故事、工作亮点持续不断吸引着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央媒的关注和点赞,发生在田间地头的故事,通过一篇篇报道、一个个镜头,展现济宁乡村振兴的最新变化。

  2022年,全市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等任务目标,强化政策创新,加大要素投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持续保持“三增”,端牢粮食饭碗“夏收麦香阵阵,秋收稻浪滚滚,广袤田野迎来了一季接一季的丰收喜悦。‘种下优质麦,产量高、价钱好。今年算下来,每升容重810克,千粒重49克,每斤卖到1.53元。’说起自家的120多亩小麦,山东省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姚坊村种植大户张庆贵满意得很。”8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报道称,济宁嘉祥县小麦质量、产量不断提升,为保供稳价提供了有力支持。

  央媒不止点赞嘉祥县粮食产量,还持续关注嘉祥县农业发展。央媒报道成为2022年济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的缩影。

  此外,8月18日,人民网、人民日报01版文章《田间连车间农企勇担当(这十年,总书记这样勉励企业高质量发展)》,报道山东省嘉祥县鑫源面粉有限公司通过小麦深加工,发展订单麦2万多亩,带动种植大户30多个。11月9日,人民日报文章《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报道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运用大农机助力大豆、玉米一田双收,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12月6日,人民日报文章《种粮大户挑上“金扁担”(一线调研)》,报道嘉祥县满硐镇徐村种粮大户徐小占。报道称,徐小占从租地种植400亩到1600亩,从机器种地到智慧农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禾下乘凉梦”出份力。

  2022年,济宁市夏粮播种521.06万亩、秋粮播种596.54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夏粮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保持“三增”态势,夏粮总产突破233万吨。大豆种植面积78.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3.2万亩,均超额完成全面目标。

  过去的一年,济宁市《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强化耕地保护实施方案》《济宁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济宁市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实施意见》等相继印发出台,兖州区、嘉祥县、汶上县先后获批国家级制种大县,邹城花生、金乡大蒜、鱼台辣椒入选第二批省区域良种繁育基地,数量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种子持证企业达56家,种子年销量5亿斤以上、销售额15亿元以上。同时,济宁市也不断丰富“菜篮子”产品。前三季度,济宁市蔬菜总量588.8万吨、肉蛋奶产量75.74万吨。

  引进振兴能人,夯实产业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4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8版刊发《引得“凤凰”来穷村富得快——山东泗水县南仲都村振兴记》,点赞泗水县实施人才引回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报道中提到,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从一个“穷乱村”,在姚洪远带领下发展水果种植产业,将儒孝文化、瓜果产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结合起来,找到了自己的乡村振兴路径。近十年间,南仲都村人均收入从2650元涨至17600元。村产业项目年总产值已达1720万元,带动周边村就业300余人。

  11月23日,《人民日报》第13版以《能人引进来钱袋鼓起来》为题,点赞山东邹城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报道称,近年来,邹城市发挥各类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加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8月7日,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刊发《上下铺的创业合伙人》……过去的一年,济宁市持续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大力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新增乡村振兴工作站7家、乡村振兴合伙人35名,与清华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2个,成为全国第2家“一市双站”城市,吸引清华大学在校生来济宁开展乡村实践。

  同时,制定《济宁市乡村好青年管理办法》,评选市级乡村好青年45名、县级304名、镇级1965名。全市开发公益岗位35579个,其中,乡村公益岗28934个,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除此之外,组织第一书记“村村到”,市级财政安排资金2.3亿元,支持市派第一书记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驻村帮扶,推动282个“强基村”全部完成整顿任务。

  传统文化“两创”,注入振兴活力

  6月26日,“2022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山东曲阜开幕,大会聚焦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孔孟之乡”的“诗”和“远方”擦出更闪亮火花。此次盛会引起新华社关注和点赞,6月27日,新华社发题为《文化旅游,风景这边独好——山东以“两创”推动文旅融合观察》的文章,文中提到,近年来,山东以文化“两创”为抓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旅游名片越擦越亮。济宁依托“三孔”、大运河、孟府孟庙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探索‘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新模式,部分传统文化技艺通过创新推出新产品、焕发新活力。同时,推出成人礼、开笔礼等一批儒家文化体验项目,打造孟子的“成长之道”“修身之道”等10条研学旅游线路,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1月20日,光明日报文章《以文化人汇聚乡村振兴的文明力量——从山东新时代文明实践看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指示精神》,对曲阜市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把儒家文化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之中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过去的一年,济宁市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施兖州区牛楼小镇田园综合体、曲阜市石门山农文旅融合片区等28个重点项目,邹城大束、金乡鱼山、泗水龙湾湖3个片区入选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数量居全省第1位。

  与此同时,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科学展开村庄规划编制,构建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2022年度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指标47个,连续5年考核居全省第1位。创新开展蒲公英夜讲堂、儒学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模式”,带动党的惠农政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浸入百姓心田。

  2022年,央媒持续关注济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其他方面。4月27日,新华社每日电讯以《山东鱼台:“鱼家美院”成乡风文明建设新引擎》,点赞鱼台县“美丽庭院”创建工作。5月6日,人民日报在《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民生活更美好》报道中,对嘉祥县“云上”问诊,卫生院连上大医院,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报道。10月3日,新华社每日电讯3版又以《山东微山:点亮“三原色”促乡村振兴》,聚焦微山县建设微山湖党建示范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的创新做法。

  2022年,全市乡村振兴,可圈可点、亮点频出。2023年,全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济宁市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五大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努力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建设上走在前、开新局。

  记者 丁安顺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