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实地走访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春节“菜篮子” 24小时不打烊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实地走访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春节“菜篮子” 24小时不打烊

来源:成都日报2023-01-12 15:13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成都市民陆续开始赶大集,备年货了。蔬菜、水果、猪肉等各类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加,成都主要农副产品市场、零售连锁生鲜市场的供应和价格情况如何?昨日,记者实地探访成都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部分益民菜市,看到“2023海吉星年货节”正在批发市场火热举办,各益民菜市促销活动也接连不断。从批发端到零售端,成都农副产品品类齐全、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春节期间“菜篮子”24小时不打烊,让市民欢乐祥和过春节。

  年货 一件也是批发价

  走进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大红灯笼高挂,市场内一片红火热闹、年味十足。价优物美的淡水鱼、新鲜的进口车厘子、丰富的水果干果礼盒、充满年味的腌腊制品、香浓馥郁的野生菌等农副产品、应季水果、糖果等年货一应俱全。

  记者了解到,“2023海吉星年货节”正在火热进行,聚焦“年货、年礼、年味”,场内设立了特色水果、干果、糖果、野生干菌类展销区,同步供应充足且丰富的海鲜类、河鲜类、腌腊制品及生鲜肉类蔬菜类产品。来自市场的数据显示,自元旦以来,蔬菜类产品以莴笋、土豆、萝卜最为畅销,日均来货量分别约为400吨、384吨、194吨。

  记者了解到,年货节期间,市场将加大畅销蔬菜、水果、肉类等农副产品的供应量,确保市民的生活所需。市场副总经理李瑾向记者介绍:“现阶段,市场日均供应蔬菜约3500吨、肉类约600吨、水产海鲜超1600吨,提前确保了春节期间各类生鲜必需产品供应充足。”

  此外,本次年货节为进一步激活消费潜能,加快恢复市场消费活力,营造浓浓年味儿,推出了“一件也是批发价”的优惠政策,并且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与中国农业银行成都双流支行携手推出购物满减活动,市民在部分海鲜、水果、干货商家处消费,可享受满50元立减30元的购物优惠。即使不能到场采购、补货,市民也可在线上购物平台——惠民白家,同步开启年货节,多种水果礼盒、海鲜火锅套餐,线上发货,直送到家。

  令人惊喜的是,市场不仅可以一站式采购物美价廉的年货,还为消费者提供海鲜加工服务。“买了海鲜再也不用担心不会做了!”手上拎着两大包鲜虾的市民刘先生欣喜地说。李瑾介绍:“市场一号门处,有集粤菜、川菜等菜系于一体的加工餐饮一条街,消费者可在这里加工海鲜。年货节期间,还专门推出各式团购套餐、五折代金券等,让消费者可以‘逛吃’一条龙。”

  记者了解到,本次年货节举办时间为1月10日至1月21日,春节期间,市场将24小时不打烊,全力保障市民节日期间生鲜农产品所需。

  促销 零售折扣力度大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年味浓浓,零售市场的年味又如何呢?记者又走访了多家益民菜市,看到各大菜市也都挂起了红彤彤的灯笼,立上了新春促销活动的广告牌,店内已经布置出年货专区,供市民采购年货。

  益民菜市南苑店店长杨为民向记者介绍,春节将至,为确保周边市民的日常农副产品供应,菜市提前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等生鲜供给链做好了供需信息对接,借助既有的流通渠道优势,与省内外蔬菜、肉类产地建立了供需及价格共享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及时组织商户调运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调得动、供得上。

  “目前,我们每天供应蔬菜4000斤至5000斤,其中大部分是春节期间的热门蔬菜,比如生菜、白萝卜、红油菜、莴笋等;水果每天供应600斤左右,近期以砂糖橘、椪柑等为主;肉类每天供应1200斤-1300斤,基本能够满足门店附近居民的日常保供。”杨为民说。

  价格方面,记者看到广告牌上列出的多种热门产品都在促销打折,折扣力度在15%-30%之间。白萝卜惊爆热卖0.5元/斤、砂糖橘惊爆热卖3.98元/斤……

  “这里的促销价非常实惠,我天天都来这里买菜。”市民张女士说。“益民菜市的品类很丰富,搞活动的时候价格也很划算,今天趁着活动我一次性就买齐了蔬菜、水果、香肠腊肉,还买了两副春联呢。”市民王婆婆推着满满的购物车喜悦而归。

  据了解,春节期间,益民菜市将实时监测供应情况及价格动态,严厉打击商户操纵市场价格、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稳定,促进健康公平交易。

  杨为民透露,益民菜市南苑店将于本周六周日开展新春促销活动,并且春节期间24小时不打烊,为市民提供充足、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全力确保生鲜市场商品不断档、不脱销、价格稳,让全市人民欢乐祥和过春节。(陈泳)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