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原外贸劲吹“出海风”——2025青海三季度经济观察之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高原外贸劲吹“出海风”——2025青海三季度经济观察之五

来源:青海日报2025-11-18 18:04

  今年以来,青海冷水鱼通过航空货运渠道出口呈显著增长态势,前10个月累计通过该渠道出口的鲜或冷的鳟鱼及其产品超百吨,同比增长162.5倍。西宁海关积极发挥“口岸+属地”型海关优势,持续优化通关服务保障,从源头打通青海出口农产品空中通道。图为11月11日,三批共计1569公斤冰鲜冷水鱼经西宁曹家堡机场海关监管,顺利通过航空货运出口至泰国、马来西亚。陆广涛 仁青措摄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

  在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产业“四地”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青海省外贸实现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态势。1-9月,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53.5亿元,同比增长45.2%,出口47.4亿元,增长80.9%,增速连续九个月位居全国首位,作为西部内陆省份,青海打破地理区位限制,在全国外贸版图中跑出“加速度”。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不仅是青海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也是政策赋能的精准发力、产业升级的硬核支撑和市场开拓的蹄疾步稳,让“青字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跑出了高原加速度。

  增速领跑全国:高原外贸韧性凸显,增长引擎持续强劲

  在全球经贸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青海省外贸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1-9月,全省进出口、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2个和73.8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的82.6%,超额完成阶段性任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口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7.2%,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主动力。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李晓晖介绍。全省商务系统建立重点外贸企业联点帮扶机制,组建金融稳外贸工作组,针对企业痛点实施“一企一策”纾困,常态化解决企业出口退税、融资、物流等“急难愁盼”问题。

  为青海弗迪电池破解锂电池出口铁路运输瓶颈,协调推进专用线改造和集装箱定制,助力其1-9月锂电池出口达22亿元,增长9.1倍;为青海宜化开辟“铁路+海运”越南专线,降低物流成本,1-9月实现PVC出口11427吨;创新“青海家宴美食出海”模式,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其中,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国际认证和参展,三文鱼出口至15个国家,1-9月出口额增长1.4倍。同时,通过组建金融稳外贸工作组、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1-9月中国信保支持青海90家外经贸企业出口1.67亿美元,为企业出海筑牢“风险防护网”。

  市场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夯实了增长根基。其中,民营企业作为外贸主力军表现尤为亮眼,今年前三季度,青海省民营企业进出口47亿元,增长67.9%,占同期全省外贸总值的87.8%,拉动全省外贸增长51.5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主力军”地位持续巩固。

  西宁海关畅通“线上+线下”关企联络渠道,提升民营企业在RCEP、减免税等方面的知惠享惠能力,通过“标签数据库+企业信息库+政策措施库”数据匹配模型实现海关政策精准投送,推行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智慧审签模式,持续压缩签证耗时。前三季度,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775份,同比增长28.3%,签证金额8.9亿元,增长78%。

  从上半年8个市州全面开展进出口业务形成梯次发展,到三季度外贸规模持续扩容,青海外贸正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发力”,为全省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结构深度优化:新质生产力崛起,特色产业出海提速

  如果说增速是高原外贸的“面子”,那么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就是其“里子”。三季度,青海外贸加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新能源、盐湖化工、高原特色农业三大板块齐头并进,新质生产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锂离子蓄电池出口22亿元,同比激增9.1倍,成为全省第一大出口商品;盐湖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升级,“镁系”产品出口2.7亿元增长1.7倍,聚氯乙烯、纯碱等传统优势产品保持高速增长,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聚氯乙烯行业出口重点企业,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凭借设备更新和智慧工厂建设,产品主要发往越南、印度、巴西市场,并在越南设立了宜化海外办事处和海外仓,不断扩大宜化PVC等产品在越南等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省商务厅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开行国际货运班列,公司重新设计南下出口线路,加大青海—南宁南(换装铁运集装箱)—越南同登站/安员站的新物流发运模式,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发运PVC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为青海拓展国际物流体系,打通物流新通道作出宜化贡献。”青海宜化相关负责人介绍。

  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更是亮点纷呈。10月30日,一批“青海产”的白菜首次出口至越南。当日,装载约30吨白菜的冷链车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启程,将跨越近2000公里,一路向南,直达越南河内。

  “我们的菜,你尝一尝就知道味道棒极了!”海东乐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海燕说。她介绍道,近年来公司的蔬菜已成功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随着公司发展,出口国际“朋友圈”正在逐步扩大。

  通过“政策+展会+品牌”协同支撑体系,青海“双冷”产品成为出海“生力军”,成为高原外贸新名片。前三季度,农产品出口5.9亿元,增长52.8%,增速居全国第一位,高于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50.5个百分点。其中,冻鳟鱼及其相关产品出口3.7亿元,增长1.4倍;蔬菜出口3986.4吨,增长2.3倍。

  不仅如此,枸杞、马铃薯等特色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藜麦、油菜种子等种质资源成功出口欧洲、蒙古国,让“高原冷凉”品牌走向世界。

  市场多元拓展:融入“一带一路”,开放格局持续扩大

  青海不断织密全球贸易网络,市场多元化格局加速形成,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为外贸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求,省商务厅出台了《青海省商务领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1-9月,我省与112个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往来,较去年同期新增巴拿马、洪都拉斯等22个国家(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4.2亿元,增长62.9%,占全省82.7%,比重提升9个百分点。”李晓晖介绍,匈牙利、俄罗斯、越南等新兴市场成为重要贸易伙伴。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44.2亿元,增长62.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2.7%,匈牙利、俄罗斯、越南等新兴市场成为重要贸易支点。省商务厅精准搭建出海平台,组织在香港、北京、重庆、上海、澳门等地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累计组织超千家(次)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境内外展会,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重点市场举办经贸推介会,累计签约超30亿元。

  青海濮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参加省商务厅组织国外经贸推介会和展会,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及业务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23年出口6462万元,到2024年出口1亿元,到今年上半年出口1.5亿元,出口业务增长势如破竹。

  进口结构的优化则彰显了内需潜力的持续释放。1-9月,机电产品进口1.2亿元,增长1.5倍,农业机械设备进口实现零的突破,反映出青海产业升级的积极态势;冻去骨牛肉、鲜榴莲等民生消费品进口大幅增长,其中鲜榴莲进口4587万元,同比增长13.6倍,既满足了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也为外贸平衡发展提供了支撑。

  从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主动作为,从特色产业突围到全球市场布局,青海外贸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笔,在高原大地上书写开放新篇章。接下来,青海将持续聚焦“稳规模、优结构、提质量、促创新”,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让更多“青字号”产品走向全球,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注入更强开放动能。(记者王菲菲)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