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工作作风转变展现学习教育成效”,互助土族自治县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践行为民服务的窗口,2025年以来累计调处纠纷112件,保障群众经济利益222.8万元。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互助县通过“345”工作法,即聚焦人、事、部位“三个重点”,将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划分为多元调解区、信访接待区和信息指挥中心,拓展设立特色调解、重点人群服务、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13个窗口和功能室,信息平台接入视频监控2702路,通联校园、医院、车站等重点部位。依托与县信访局合在一处的区位优势,做到信访事项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四个到位”。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坚持守牢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树立不怕困难的信心、秉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边的公心、保持不厌其烦促调解的耐心、培养抽丝剥茧的细心的“五心”理念的方式,推动中心成为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主阵地。
“调解员是您说事的朋友,中心是您说理的地方”,综治中心“老吉调解室”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深化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务工人员韩某在受雇于李某参与互助县加定镇村民居住条件改造工程期间,不慎从工作架跌落致左足骨折,李某虽先行垫付医疗费2.5万元,但双方就后续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未果,韩某遂向县综治中心申请调解。中心受理并分析案情后,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核实情况并进行调解,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释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及未投保工伤保险的法律责任,引导提出合理诉求,并核算赔偿金额范围。经多轮协商后,李某同意一次性赔偿韩某误工费、护理费、伤残补助金等7.5万元。双方于现场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并即时履行,有力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同时,互助县通过“海东快办·互助通”试点工作,实行网格员“首问首办”负责制,接诉后按诉求类别进行办理和回访,并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个案延伸解决类案,实现诉求“有人办”、接诉“马上办”、难诉“合力办”、未诉“主动办”。互助县东山乡坚持党建引领,还通过“党员联四邻、四邻带一片、一片促全村”的“四邻联动”工作法,确定325名党员包联全乡2000余户常住户,累计进户宣传政策法规200余次,收集整理群众诉求建议100余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20余件,调解邻里纠纷42件,进一步密切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