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副院长张敏娟率领药检院第一党支部党员组成助农先锋队,深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庄乡哈家圈村,开展了以“一宣三促进田间,技术帮扶助振兴”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通过政策宣讲、技术帮扶、产业服务三大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激发田野新活力。
田埂边上的“红色课堂”:政策春风暖民心
在哈家圈村当归种植试验田的田埂旁,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政策课”热烈开讲。
支部党员化身“政策宣讲员”,将“保障粮食安全”“壮大特色产业”“强化科技支撑”等核心内容,用通俗易懂的“土味方言”进行解读,并结合当地药材种植实际案例,以“小故事”讲透“大政策”。
现场发放的“惠农政策手册”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大家争相传阅,纷纷提问,党员们耐心解答。“原以为这些文件都离我们很远,没想到句句都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村民张学福感慨地说。
黄土地上的“先锋力量”:躬身春耕共播种
春阳高照,黄芪种植示范田里党旗飘扬。青海省药检院专家与支部党员挽起袖子、卷起裤腿,与农户们结成“播种搭档”,在示范田中展开了一场“种植大练兵”。驻村工作队员、药检院技术骨干李玉巍边示范边讲解:“黄芪是深根系药材,开沟深度要达到25厘米,种苗拌菌肥能提高抗病率……”从测土配肥到机械精播,从覆膜保墒到间距调控,科技赋能的全流程操作让农户们大开眼界。
看着整齐划一的新播田垄,村主任张真忠赞叹道:“专家戴着党徽来种地,我们这些‘土把式’也跟上科技步伐了!”
田间管理的“科技宝典”:把脉开方添动力
针对哈家圈村药材种植中的技术难题,青海省药检院专家围绕黄芪、当归等道地药材的种苗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精准指导。同时,建议驻村工作队牵头建立微信服务群,专家24小时在线解答问题。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定期发布“田间管理月历”,涵盖墒情监测、追肥节点、绿色防控、病虫消杀等内容,实现“云端问诊”长效保障。
“第一次尝试种植药材,心里没底,现在有专家指导科学方法,我们更有信心了!”种植户张有云满怀信心地说。
振兴路上的“红色桥梁”:共铸致富金钥匙
活动现场,青海省药检院第一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及哈家圈村党支部共同探讨了“组织共建、人才共育、产业共谋”的合作模式。通过在哈家圈村设立“党员技术服务站”,每季度组织专家开展药材种植、加工及开发非药用部分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帮扶,培育“种植示范户”,以帮带机制推广技术成果。
“青海省药检院党委高度关注帮扶村的产业发展,驻村工作队去年试种植黄芪成功后,今年在推广黄芪种植的同时,又试验种植了当归。我们要让党旗始终飘扬在哈家圈药材种植的产业链上!”张敏娟介绍说。
新任的大学生村官、哈家圈村党支部书记马秀花望着试验田充满信心地表示:“在药检院的帮助下,我们会努力让‘哈家圈药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夕阳西下,晚风轻拂过新播的田垄,嫩绿的幼苗在微风中摇曳生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党建与产业融合的种子正随着“一宣三促”的春风,孕育着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通讯员郭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