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20万亩枸杞托起都兰富民产业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青海:20万亩枸杞托起都兰富民产业链

来源:青海新闻网2024-08-14 17:02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眼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的枸杞进入采摘期,枸杞成熟、产业红火。一望无际的枸杞园内,一棵棵枸杞枝繁叶茂,红彤彤的枸杞果挂满枝头。枸杞丰收,映红农户笑脸。

  8月13日10时,都兰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外彩旗飘飘,鞭炮齐鸣,都兰县首届柴达木枸杞采摘季启动仪式暨产销对接洽谈会系列活动在这里开幕。

  枸杞花蜜、枸杞汁、冻干枸杞、牛羊肉……走进农产品展示中心北侧,都兰县各种特色农畜产品纷纷“亮相”,吸引了不少客商、群众驻足围观、购买。都兰绿丰枸杞良种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雷志荣将箱子里的鲜枸杞摆上展台。

  今年59岁的雷志荣是内蒙古人,2008年来到都兰,多年来一直从事枸杞的品种选育、推广工作。“我带来了15种参展枸杞,品种17-3号枸杞果实大,肉厚,比较好储存,目前在市面上比较受欢迎。”雷志荣说。

  农产品展示中心南侧是特色美食品鉴区,这里有枸杞土火锅、枸杞酱带鱼、砂锅枸杞烧鸡等30余种特色枸杞美食供现场群众品尝,共设立10个大型展位供现场群众及外来游客参观。“原来用枸杞可以做这么多特色美食,让我大开眼界,枸杞土火锅味道很不错。”来自沈阳的郑女士说。

  都兰枸杞为什么好?在都兰,平均光照时间长达10小时,昼夜温差大。都兰县海拔较高,空气湿度低,所产的枸杞纯天然无污染,黄酮含量高,适合做成干果或加工成浓缩汁。都兰枸杞个头比较大,籽少肉厚,味甜,经青海省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农学院化验证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都兰县还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认定为海拔最高的枸杞连片种植基地。

  当日下午,“2024年都兰县万人枸杞采摘(务工)启动仪式”在都兰县宗加镇举办。察汗乌苏镇、夏日哈镇、香日德镇、巴隆乡、沟里乡5个分会场同步开展活动,总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活动的深入开展,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增收优势,成为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关键途径。

  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四川、河南等地的采摘工戴上帽子,手提篮子到采摘地去采摘枸杞。“我来都兰采摘枸杞有5年了,一天快的时候能摘150斤枸杞,两个多月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四川籍务工人员吴会琼说,来都兰采摘枸杞,当地政府很关照他们。现在四川天气很热,来这里采摘枸杞,不仅能挣钱,还能避暑。

  今年,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达21.02万亩,占全省枸杞种植面积的近一半,进入枸杞采摘季节以来,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7万名采摘工人陆续来到都兰采摘枸杞。目前,枸杞采摘产量为4.8万吨,预计今年全年鲜果产量达20.4万吨,干果产量达5.1万吨,枸杞全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以上。

  “大家好,这里是大美青海,我在都兰县的枸杞采摘地里直播,大家请看,这里的枸杞玲珑剔透,红艳欲滴。味道醇甜,沁人心脾。”来自青海的直播达人董晖带领8名工作人员在采摘地里直播。

  今年,都兰县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都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二次支持综合示范项目,积极打造“电商小镇”,购置直播设备,培育电商主播,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经营模式可复制推广的经营主体5家,其中包括枸杞等富有特色的产品20款,采购全自动物流分拣设备一套,积极与中通、圆通、韵达等快递公司沟通协调,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支持。

  近年来,都兰县把枸杞产业作为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支柱产业和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民生产业,推动“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农业发展之路,以首届柴达木枸杞采摘季启动仪式暨产销对接洽谈会系列活动为契机,搭建跨区域枸杞采摘劳务用工平台,拓宽农牧区群众增收渠道,增加季节性劳务收入,不断为枸杞产业健康发展赋能添力。

  目前,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都兰县不断加强“神奇柴达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先后培育出“大漠红”“昆奇藏美丽”等15个枸杞产品企业品牌,衍生枸杞蜜、枸杞饮料、枸杞酒等8大类40余种枸杞精深加工产品。都兰县先后获得“全国高寒区枸杞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枸杞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世界海拔最高的连片枸杞种植基地”等多项殊荣。

  王菲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八甲遥五火箭成功实施转运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