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8日,在生态环境部举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是海南州继贵德县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之后,又获得一枚国家级“金字招牌”。
推动绿色发展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青海同德近三分之一的区域面积被列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流经同德约207公里,因复杂多样的地形呈现出峡谷密集、沟壑纵深、石崖陡峭的地理奇观,是黄河上游最佳黄金水电走廊,展现着波澜壮阔、广袤纵横的高原风光魅力,其地处黄河上游关键水源涵养区,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功能突出,源头责任重大。
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发挥好“林长制”“河湖长制”等指挥棒作用的同时,同德县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相关部署安排,并积极探索保护治理新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以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为目标,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底色更加靓丽。
坚持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方式,通过大力整治河湖生态环境,让同德“气质”趋好,“颜值”变靓,让“生态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逐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立足生态资源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青海省同德县拥有669万亩天然草地,适宜的地形海拔、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草地资源,为同德县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年来,同德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示范县建设,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等重点核心任务,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
同德抽水蓄能电站、清洁供暖示范、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巴曲河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67.8%,耕地、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达11535.99公顷、9696.06公顷,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县人民生态环境素养逐步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已成为普遍共识,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同德提供了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勇于实践创新 扩大“两山”转化成果
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践行“两山”理念,高点谋划“净秀”这篇大文章,青海同德县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道路村庄集体绿化等行动,实施退化草地改良、人工种草、休牧围栏等退牧还草工程;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等创卫知识,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严厉打击非法采挖野生中草药、非法开采开垦行为,不断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管理,建立起环保监管网络,切实有效治理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2022年同德县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共投资2.1218亿元,涉及五乡镇50个行政村,点多面广,进一步提升了植被覆盖度,改善了绿化面貌。此外,同德县采取“党建+环境整治”工作模式,党员带头示范并动员组织各级机关干部职工,各村(社区)干部、志愿者每周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清扫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度融合,不断开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局面。
同德县委副书记,县长项秀表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成功创建,对同德来说是激励更是担当,是荣誉更是责任。今后,同德县将锚定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突出抓好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三大任务,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文化旅游、清洁能源三大产业,为更好推动“两山”实践创新提供重要保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通讯员马兆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