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王 臻
今年以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高度重视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工作,迅速行动,切实将问题整改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精准把握有效衔接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力整改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玉树州委副书记、玉树市委书记张琨明。
记者:请您结合实际谈谈,面对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这份政治“答卷”,玉树市在抓好问题整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琨明:玉树市是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更是展示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是玉树市广大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全面启动第二轮“苦干一百天,全力促振兴”实践活动,迅速掀起推动问题整改的活动热潮。坚持措施不到位不放过,聚焦国家及省州反馈问题和“1+5”政策措施,形成129条问题整改措施。坚持责任不到人不放过,自觉践行省委“一书一单一承诺”要求,依托“461”联心共建工作机制,全员下延一级作战,迅速构建问题整改“扁平化指挥+协同化推进”机制,把改进作风贯穿问题整改始终,切实推动整改工作走深走实。坚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先后开展了两轮返贫致贫风险集中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458户4029人,风险消除510户1977人,风险未消除户均已按政策要求跟进帮扶措施。我市认领的26条问题,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记者:请您谈谈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工作成绩。
张琨明:玉树市紧盯群众增收这一工作核心,采取“以上率下”和“以下促上”相结合的方式,带着问题清单列出的事项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定期集中培训、下沉入户指导、现场解决问题、每日碰头商议的工作举措,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经过多方努力,农牧民收入结构更趋合理,防返贫基础更加稳固,群众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68%,群众自身“造血”能力得到深度激活。截至目前,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324.71元,同比增长23.77%。易地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17311.59元,同比增长27.86%。
同时,坚持增收每家每户受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投资4.08亿元实施玉树市综合产业创业物流园、高新养殖示范基地等龙头项目,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整体产业全链协调有序发展。二是着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落实稳岗就业“六个一批”举措,全市脱贫人口实现就业10705名,先后输送3批98名高校毕业生(玉树市46名)赴江苏省建湖县务工就业。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想方设法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优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年收益5万至10万元的村社22个,10万至40万元的村29个。四是抓好易地搬迁后扶。打造全州首个小区内的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物业,配套建设学校、医院、超市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90%以上的劳动力人口实现就近就业。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路和打算。
张琨明:下一步,玉树市将继续以各类反馈问题为导向,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以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着力布局好特色农牧业产业“大蓝图”,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链条,着力打通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紧盯脱贫群众收入增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提质增效,项目建设和项目储备齐头并进等目标任务,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总纲,全面深入总结反馈问题整改取得的经验成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坚决扛起推动共同富裕政治责任,勇当青南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急先锋”,为全面建设健康、现代、幸福新玉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海日报》(2023年10月12日 第4版:省内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