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什么党旗那么红——访英雄杰桑·索南达杰出生地治渠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为什么党旗那么红——访英雄杰桑·索南达杰出生地治渠乡

来源:三江源报2023-08-16 22:28

  作者:才仁当智

  素有“天边索加”之称的索加乡,因在此度过少年时代、参加工作后担任过索加乡党委书记、后又为管理可可西里无人区和保护藏羚羊献出年轻生命的党的优秀领导干部、改革先锋、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而被大江南北熟知。

  “鲁迅不是一生下来就是鲁迅先生”,杰桑·索南达杰英雄的出现亦不是偶然的,探究其背后的动因,解析这个特别而又厚重的命题,我们循着献血染红的足迹,走访了英雄杰桑·索南达杰故里青海治多县治渠乡。

杰桑·索南达杰出生地治加村二社

  才仁文加为了解60年前的峥嵘岁月里的历史钩沉及脉络,在我们前往之前一天通过打电话、登门拜访咨询了解治加村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知情者,为配合我们这次采访做足了功课。

  治渠乡,隶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地处治多县东北部,东、南邻多彩乡,西邻扎河乡,东北隔通天河与曲麻莱县相望,治渠乡于1956年设治渠肖格(区),1959年设治渠公社,1963年建立治渠乡,1971年,改为治渠公社。1984年,复设治渠乡。治渠乡辖同卡、江庆、治加3个行政村,下设9个牧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江马来桑多。1963年,社会主义建设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位于长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同样紧锣密鼓。根据青海省委的指示、玉树州委的安排部署、治多县委号召广大牧民到西部无人区驻牧,建立新的基层政权。

  当时邻近索加地区的扎河乡牧民不足300户,当江、立新、多彩等地也不具备西迁驻牧的条件。这个时候治渠公社因为比其他公社党员多,牧民积极分子多,拥党爱国的意识强烈、底色红成为县委西迁驻牧的首选之地。经动员,前往的牧户趋之若鹜,纷纷报名。

治加村党员活动室和村委会

  才仁文加说,位于长江源头通天河段西岸果丁达滩驻着治渠乡治加村二社(解放前系宗举部落)的二十几户近百牧民。1963年,他们在社长杰桑·拉叶的带领下牛驮马背人扛、拖家带口、赶着牲畜随着浩浩荡荡的西迁队伍到400余公里之外的索加乡莫曲河边。杰桑·拉叶就是杰桑·索南达杰的父亲,1961入党。他们是索加乡第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开拓者。

  杰桑·索南达杰随父母西迁索加时9岁,他在帐篷小学刚初学汉语拼音和藏文字母,对学习文化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对笔者讲过当他第一次跟父亲到乡里报名西迁,在乡政府的办公室里看到一个不大方形“魔箱”发出人说话和唱歌以及好听的乐音,就以为那个“魔箱”一定装着许许多多神奇的小小人。当大人们有事离开后,他还守在“魔箱”边,大着胆子将“魔箱”抱起来翻过来翻过去地看,寻找那些小小人,尤其是想看那些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的人们,但是他什么都没有找到。于是他下了决心以后一定要找到那些神秘的小小人。他的好奇和想象力令人惊叹。

  在前往治加村二社途中,我们遇到了牧民旦增加一家三口。旦增加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这些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一个月1800元报酬,我们深知这份国家厚爱的背后是索南达杰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回答让我们的思维延伸到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及范围,以及更高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当问旦增加8岁孩子达哇才仁你知道索南达杰吗?他回答说知道,是保护藏羚羊的。

治加村的牦牛

  经过三个多小时颠簸,我们终于到达杰桑·索南达杰的出生地治加村二社果丁达滩。这里山势平缓,草原开阔,一方水草丰美的富裕之地。这时轻风吹拂,草浪一波一波,好像在给我们讲述索南达杰童年的故事。人们忍不住要问,当年西迁索加的牧民,他们为什么要舍弃这片天堂般的家园西迁索加,难道他们不知道当时的索加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吗?

  对此,西迁牧民虽然没有去过索加地区却有所闻:他们听到过可可西里贩运珍珠盐的盐商讲,索加是一个“不见牛粪,只见野驴粪”的地方,且有的地方沙化严重寸草不生。人们不禁又问:明明知道索加艰苦,为什么还要丢掉富饶的故土西迁?党员牧民回答:是党让我们翻身得解放,昨天的农奴今天成了国家的主人,感党恩、报国恩义不容辞;普通牧民响亮回答:虽然我们还不是党员,但是有着党员一样的觉悟!这样的声音发自肺腑,震颤河山。这些朴实而又真诚的回答,胜过任何大道理和说教。

  英雄血洒巍巍昆仑,光辉的事迹传遍神州华夏。说起索加乡及可可西里几乎是妇孺皆知,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过红色索加的出发地,很少有人探寻这棵亭亭如盖英雄树扎下深深根脉的治渠乡。党的优秀领导干部、改革先锋、环保卫士等星座般的荣誉光耀天空,治渠乡作为英雄杰桑·索南多杰的出生地、红色索加的出发地,干部群众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他们高举鲜红的党旗,赓续光荣传统,拔掉了穷根,实现了小康,把治渠草原建成生态美好,牧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杰桑.索南达杰故里采访组合影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拍张全家福 欢欢喜喜庆新春

  • 千年古镇杨柳青的新春年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