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才仁当智
素有“天边索加”之称的索加乡,因在此度过少年时代、参加工作后担任过索加乡党委书记、后又为管理可可西里无人区和保护藏羚羊献出年轻生命的党的优秀领导干部、改革先锋、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而被大江南北熟知。
“鲁迅不是一生下来就是鲁迅先生”,杰桑·索南达杰英雄的出现亦不是偶然的,探究其背后的动因,解析这个特别而又厚重的命题,我们循着献血染红的足迹,走访了英雄杰桑·索南达杰故里青海治多县治渠乡。
杰桑·索南达杰出生地治加村二社
才仁文加为了解60年前的峥嵘岁月里的历史钩沉及脉络,在我们前往之前一天通过打电话、登门拜访咨询了解治加村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知情者,为配合我们这次采访做足了功课。
治渠乡,隶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地处治多县东北部,东、南邻多彩乡,西邻扎河乡,东北隔通天河与曲麻莱县相望,治渠乡于1956年设治渠肖格(区),1959年设治渠公社,1963年建立治渠乡,1971年,改为治渠公社。1984年,复设治渠乡。治渠乡辖同卡、江庆、治加3个行政村,下设9个牧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江马来桑多。1963年,社会主义建设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位于长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同样紧锣密鼓。根据青海省委的指示、玉树州委的安排部署、治多县委号召广大牧民到西部无人区驻牧,建立新的基层政权。
当时邻近索加地区的扎河乡牧民不足300户,当江、立新、多彩等地也不具备西迁驻牧的条件。这个时候治渠公社因为比其他公社党员多,牧民积极分子多,拥党爱国的意识强烈、底色红成为县委西迁驻牧的首选之地。经动员,前往的牧户趋之若鹜,纷纷报名。
治加村党员活动室和村委会
才仁文加说,位于长江源头通天河段西岸果丁达滩驻着治渠乡治加村二社(解放前系宗举部落)的二十几户近百牧民。1963年,他们在社长杰桑·拉叶的带领下牛驮马背人扛、拖家带口、赶着牲畜随着浩浩荡荡的西迁队伍到400余公里之外的索加乡莫曲河边。杰桑·拉叶就是杰桑·索南达杰的父亲,1961入党。他们是索加乡第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开拓者。
杰桑·索南达杰随父母西迁索加时9岁,他在帐篷小学刚初学汉语拼音和藏文字母,对学习文化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对笔者讲过当他第一次跟父亲到乡里报名西迁,在乡政府的办公室里看到一个不大方形“魔箱”发出人说话和唱歌以及好听的乐音,就以为那个“魔箱”一定装着许许多多神奇的小小人。当大人们有事离开后,他还守在“魔箱”边,大着胆子将“魔箱”抱起来翻过来翻过去地看,寻找那些小小人,尤其是想看那些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的人们,但是他什么都没有找到。于是他下了决心以后一定要找到那些神秘的小小人。他的好奇和想象力令人惊叹。
在前往治加村二社途中,我们遇到了牧民旦增加一家三口。旦增加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这些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一个月1800元报酬,我们深知这份国家厚爱的背后是索南达杰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回答让我们的思维延伸到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及范围,以及更高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当问旦增加8岁孩子达哇才仁你知道索南达杰吗?他回答说知道,是保护藏羚羊的。
治加村的牦牛
经过三个多小时颠簸,我们终于到达杰桑·索南达杰的出生地治加村二社果丁达滩。这里山势平缓,草原开阔,一方水草丰美的富裕之地。这时轻风吹拂,草浪一波一波,好像在给我们讲述索南达杰童年的故事。人们忍不住要问,当年西迁索加的牧民,他们为什么要舍弃这片天堂般的家园西迁索加,难道他们不知道当时的索加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吗?
对此,西迁牧民虽然没有去过索加地区却有所闻:他们听到过可可西里贩运珍珠盐的盐商讲,索加是一个“不见牛粪,只见野驴粪”的地方,且有的地方沙化严重寸草不生。人们不禁又问:明明知道索加艰苦,为什么还要丢掉富饶的故土西迁?党员牧民回答:是党让我们翻身得解放,昨天的农奴今天成了国家的主人,感党恩、报国恩义不容辞;普通牧民响亮回答:虽然我们还不是党员,但是有着党员一样的觉悟!这样的声音发自肺腑,震颤河山。这些朴实而又真诚的回答,胜过任何大道理和说教。
英雄血洒巍巍昆仑,光辉的事迹传遍神州华夏。说起索加乡及可可西里几乎是妇孺皆知,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过红色索加的出发地,很少有人探寻这棵亭亭如盖英雄树扎下深深根脉的治渠乡。党的优秀领导干部、改革先锋、环保卫士等星座般的荣誉光耀天空,治渠乡作为英雄杰桑·索南多杰的出生地、红色索加的出发地,干部群众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他们高举鲜红的党旗,赓续光荣传统,拔掉了穷根,实现了小康,把治渠草原建成生态美好,牧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杰桑.索南达杰故里采访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