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初夏之际,走进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七里店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小广场上,老人们自演自导的节目正在上演,轻快的舞蹈、优美的旋律,愉快的表情洋溢在每一个人脸上。健身房里老人们一边寒暄、一边锻炼身体,一切都显得其乐融融。
书法、舞蹈、曲艺……多姿多彩的文娱休闲活动充实着老年人的生活。
“我经常来这里练习书法,大家也会互相切磋,现在字写得越来越好了。”77岁老人孟成强笑着说道。一张张笔酣墨饱、力透纸背的字迹,记录着易地搬迁安置小区里老年人的美好幸福生活。
“日间照料中心还为我们提供了理发、理疗等一系列服务,在这里生活真的很方便。”老人范华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七里店易地搬迁安置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330人,占安置区总人口的18%。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特点,采取居家养老服务和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按照“日间照料、互助服务、集中活动、自我管理”的原则,在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集中享受助餐、理发、卫生保健、文体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让易地搬迁老人在新的环境里住得安心、舒心、顺心。
“日间照料中心自运营以来,秉承着‘老人满意、家人放心、社会认可’的宗旨,按照日间照料、互助服务、集中服务、自我管理的原则,满足了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为辖区内的老人提供了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海东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海东市乐都区始终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作为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将养老事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推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和养老服务企业参与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内6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等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提供集休闲娱乐、保健康复、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等为一体的活动场所,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目前,乐都区已建成滨河路社区、七里店社区、朝阳山社区等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其中5个日间照料中心被评为二星级养老机构,朝阳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被评为三星级养老机构。
来到乐都区高庙镇敬老院里,干净的环境让人格外舒适,过道、洗漱区等目光所至之处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两人一间的卧室物品摆放整齐、被褥标准叠放,充满了家的温馨。老人们在此或下棋、绣花,或锻炼、游戏,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我在养老院里生活了十年了,养老院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菜,给我们洗衣服、打扫卫生,生病了及时把我们送到医院,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非常快乐、幸福。”高庙镇敬老院老人白守清说道。
整理床铺、换洗床褥、血压测量、游戏互动、精心护理……在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的照料下,老人们精神抖擞、心情愉悦。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也获得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我干这个工作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每次去房间给老人们做清洁、护理的时候,老人们都非常依赖我们。我们也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去照顾,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份工作让我特别有成就感。”高庙镇敬老院护理员沈阳表示。
高庙镇敬老院占地面积6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4平方米,内设有养老中心、后勤保障中心,配备有消防、供暖、洗浴、就餐、医疗等服务设施,有房间30间,床位60张。目前,入住院民52名,平均年龄70岁,入住率达88%。
养老服务反映民意、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多年来,乐都区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日间照料、农村互助幸福院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区级成立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分片成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及“民办公助”模式,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乐都区建成运营特困供养机构4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0所、农村互助幸福院132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成为了海东市养老服务事业的样板。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通讯员 李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