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街道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聚焦城市社区治理,探索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通过“抓责任落实、抓制度建设、抓资源整合”的方式,促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域提升。
抓责任落实,建立联动高效的组织体系
海东市平安区平安街道首先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部+小区党支部”组织体系。
“我们街道从‘总指挥’到‘指战员’再到‘联络员’最后到‘网格员’,实行‘四级’管理模式。”平安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级网格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总指挥”,负责整体规划;二级网格由包片领导任“指战员”,负责统筹部署中心工作;三级网格由社区干部任“联络员”,负责收集基本信息,梳理问题短板,建立工作台账;四级网格由小区楼栋长任“网格员”,负责管理协调小区日常工作,从而实行扁平化管理,通过这人四级管理,街道各项工作实现了无缝衔接、有效沟通、高效解决。
其次,平安街道按照“街道抓社区、社区抓网格、网格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治理模式,将整个辖区科学划分成318个网格。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楼栋长等人员作用,按照“一格一员”方式,配备网格员318名,定期走访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党在格中引、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尤其在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网格员作为防疫“排头兵”,积极参与入户走访、防疫宣传、巡查检查、核酸检测、数据统计等志愿服务工作,高效推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以“小网格”助力疫情“大防控”。
另外,平安街道还定人定职定责,加强网格员管理,通过公示牌、入户介绍等方式亮明身份,使居民知道有事找谁,在常态化入户调查、了解社情民意时,及时收集、汇总居民意见和建议,向上传达反馈,进而形成居民有事找网格员、办事去社区的服务模式。
抓制度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
海东市平安区平安街道党工委联合社区、物业、业委会构建起来“四方”协调会议机制,打造“红色议事厅”矛盾调处点,完善“信息全掌握、管理无缝隙、服务无遗漏、责任全覆盖、问题快解决”的精细化矛盾调解模式。他们还积极健全完善“网格化+吹哨报到”响应机制,推动部门力量下沉网格定期商议解决小区治理、城市党建痛点难点问题,形成上下协同、互联互动的工作格局。
同时,建立起了网格员“定期走访、挂牌上岗、限时办结、快速处置”的工作方法,落实问基本情况、问家长里短、问困难需求、问意见建议“四问”要求,指导网格员定期采集居住人口,特别是困难党员群众等群体的信息,及时将涉及小区物业、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反映至社区,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以来,网格员已累计开展走访276次,收集问题81条,处理办结66条。
另外,平安街道还积极推行“网格长管理+无职党员履职”服务模式,由无职党员配合网格长履行相应岗位职责,根据群众“点单”领取岗位承诺,主动为民服务。对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真实地反馈给网格长,通过召开网格长、无职党员联席会议,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建立服务清单,全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纠纷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抓资源整合,打造互联共享的联建模式
为了整合资源,海东市平安区平安街道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网格长、物业等多方联动的“红色物业”“1+3+X”管理模式。
“这‘1’就是指社区党组织,‘3’是指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X’则包括小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平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依托党建网格化管理,搭建议事平台,协商小区环境改造、调处矛盾纠纷等事项,社区治理效能不断得到强化。
同时,街道还深入推进“民警副书记”“兼职委员”社区治理模式,通过选聘5名民警担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11名“两新”组织负责人和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总支兼职委员,借助自身专业优势,组织发动社区干部群众开展治理和服务工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服务共担”。
平安街道通过“党建工作联做、服务难题联解、生活环境联建、文体活动联谊、困难对象联帮”等共建措施,充分整合共驻共建单位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共用。他们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认领服务事项,兑现群众微心愿。2022年以来,共有57家单位与5个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30余次,在职党员干部认领兑现微心愿400余条,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