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与鹤为邻,寻豹而行——基层守护者见证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与鹤为邻,寻豹而行——基层守护者见证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来源:三江源报2023-05-24 08:55

  望着远处成群的黑颈鹤,昂旺才仁放慢了脚步。他架起望远镜,静静观察鸟类活动。“一只、两只、三只……初夏正是黑颈鹤的繁殖季,三江源腹地大片的湿地和沼泽成为了鸟类的‘庇护所’。”

  36岁的昂旺才仁是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管护员。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隆宝镇,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黑颈鹤及其繁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

  走进隆宝湿地,一对对黑颈鹤在湿地中翩翩起舞,一群群斑头雁、赤麻鸭等鸟类自由飞翔,交汇成梦幻般的高原鸟类天堂。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巴桑才仁说,建站30多年来,保护区鸟类从起初的12目20科30种增加到17目39科138种。

  在湿地中翩翩起舞的黑颈鹤。(青海玉树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昂旺才仁的家在隆宝镇措美村,村子位于隆宝湿地旁,从小,他就过着“与鹤为邻”的日子。自四年前被政府聘为生态管护员以来,从日常巡护到鸟类监测,他像照护家人一样保护这些鸟类。

  初春时节,成群的黑颈鹤从云南纳帕海、西藏雅鲁藏布江等地飞至隆宝,这也是昂旺才仁最忙碌的时候。每天,他们除了做好鸟类疫源疫病监测,还要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湿地,惊扰到黑颈鹤。有时候,为了救治受伤黑颈鹤,管护员要蹚入冰冷的湖水中,高原风雪和长期野外作业在他们脸上、身上留下深深印记。

  5月21日,昂旺才仁正在用望远镜观察鸟类活动。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 摄

  巴桑才仁说,如今,随着各项保护措施不断落实,保护区内黑颈鹤数量从最初的几十只增加到200多只,斑头雁数量最多时超过万只。今年,隆宝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内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将得到更加全面系统保护。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介绍,从中国首个试点建设到首批建成的国家公园,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

  这是5月18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拍摄的长江第一湾。 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送别自然体验访客,望着峡谷内奔涌的澜沧江水,牧民才仁尼玛扛起相机又上了山。“天气转暖,各种野生动物都出来活动了,雪豹也频繁出现。”

  才仁尼玛是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热情村人,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昂赛乡试点自然体验特许经营后,才仁尼玛家成为接待家庭,他带领访客亲近自然、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每年能增加不少收入。

  搜寻雪豹、讲解知识、巡护监测……几年下来,才仁尼玛成了一名研究雪豹的“专家”,野生动物生态链良性发展的每一个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草长得好,岩羊数量不断增多,雪豹种群才会不断扩大,现在拍到雪豹已不是一件稀罕事。”

  数据显示,昂赛乡监测到的雪豹个体已达80多只,金钱豹、猞猁、白唇鹿等野生动物共享一片栖息地,澜沧江源头已成为动物乐园。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田剑说,目前,青海85%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已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加;青海省重要的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原真性、系统性保护。

  三江源报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

  • 河北沙河:太行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