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在“红军沟”、尕布龙故居,聆听红色故事;在原子城纪念馆,领悟“两弹一星”精神;在格尔木将军楼,感受“青藏铁路精神”……青海省第十四次团代会以来,青海共青团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着力构建“三力一度两保证”工作格局,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坚持为党育人,引领力持续提升
面对新时代青年,青海共青团不断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丰富青年工作网络载体,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立足青海省情、青年特点、青春气息,推出《China赞赞赞》《与历史对话》等一批点击过百万的网络文化产品。
通过线上线下主题教育相结合,青海省各级团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吸引超过100万名团员青年参与,引领青少年在实践锻炼中坚定信念。
据统计,青海共青团组织省级群团宣讲团、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活动,上讲台、下乡村、奔社区、进企业开展宣讲3万余场次,覆盖全省青少年。
同时,组织开展全省共青团“大学习、大调研、大思考、大实践”行动和团干部“进学校、进村社、进企业、进青年社会组织”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走深走实,积极引导全省青少年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坚持青年导向,服务力持续提升
青年最需要什么,团组织就提供什么。
面向基层广泛开展“十找”调研,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存在感进一步增强;面向新兴领域青年开展“千联万聚常引”活动,面向青年社会组织开展青联社团基础工作和“寻找、成长、伙伴”三项行动……目前,青海省各级团属青年社会组织达167家,实现团的工作有效延伸拓展。同时通过建立“青年会客厅”“网络意见箱”等青年诉求新表达工作机制,畅通青年诉求表达通道,近五年来累计提交涉及青年议案建议226件。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青海共青团通过组织实施服务高校大学生就业“雏鹰”计划,建立双非困难大学生就业团干部帮扶机制,2022年通过直播带岗等方式帮助500余名大学生实现就业,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在年度团中央目标考核中并列全国第一。此外,通过实施助力青年企业家发展“六大行动”,服务青年创业高质量发展,近五年累计发放创业贷款4.37亿元,培训青年创业带头人1.2万人次。
坚持主动担当,大局贡献度持续提升
因多次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突出,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孙晓林,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青海青年投身一线、无私奉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海省共青团组织实施一系列“青”字号品牌活动,带领青年在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锋。
全面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生态文明“八个新高地”建设,一体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志愿服务、生态绿色实践,组建4300余名的省州县乡村五级生态志愿服务队伍,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积极性显著提升。
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结合“五大振兴”要求,青海共青团组织大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青春设计师等活动服务乡村振兴,近五年累计培训乡村振兴青年人才4.8万余名,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展现青春风采。
全面助力社会治理。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力实施社区青春行动,在全省56个社区示范开展“养老助残”等品牌青年服务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教育,建好民族团结宣讲“青骑兵”队伍,多层次开展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创建青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300个。
全面开展岗位建功。广泛开展青年“号手岗队”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安全操作零违章、温馨服务零投诉、机关工作零差错”和“小建议、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创先争优活动,引导青年立足岗位聚力新青海建设。
据介绍,目前青海共青团正全面推进“社区青春行动”,全力打造“共青团+”社区治理模式,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招募4300余名“三项计划”志愿者赴基层开展志愿服务、贡献智慧才干。(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