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除夕前夜“列车摆渡人”护航“天路”春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除夕前夜“列车摆渡人”护航“天路”春运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1-27 17:32

  “道岔缺口是道岔检修的关键,一定要调整到标准范围内。”2023年1月17日21时50分,春运已经起幕,拉日铁路卡堆站漆黑一片,5名身穿带有黄色反光条马甲的铁路职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设备检修。在2号道岔前,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日喀则信号工区副工长蒲志远对今年首次参加春运的徒弟白雲瑞叮嘱完道岔检修作业注意事项后,戴上手套就和徒弟忙活了起来。

c95806ca06b29c87077e4154ada0236

  蒲志远所在工区负责拉日铁路日喀则站、日喀则整备基地、日喀则西站、卡堆、杰琼5个站的信号设备日常养护和故障处理工作。工区现有信号工17名,担负着109架信号机、104区段轨道电路、50组道岔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作业任务。春运期间,他们的检修工作更加繁重了,主要是确保道岔平稳转动和列车安全稳定运行。

  “火车从一条股道转入另一条股道,需要线路上的道岔、信号机等信号设备的引导。我们就是专门检修信号设备的,所以大家也叫我们‘列车摆渡人’。”蒲志远用夹杂着甘肃口音的普通话说。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卡堆站,夜晚的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生疼。道岔经过长时间地转动,即便按周期定时检查,也难免出现一些“小插曲”。一般工友处理不了的“疑难杂症”,蒲志远只要到作业现场拿万用表测一测、拿扳手敲一敲,就一定能找到问题所在。

42972fb330b965fa8ecb0850368470a

  在2号道岔前,蒲志远手持绝缘在线测试仪,半蹲着挨个螺帽给道岔的安装螺丝和杆件螺丝进行绝缘值测量作业。“我们一定要用工具说话,像道岔的启动电流、转换电压这些都是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内伤’,只能用手里的仪表测量。”

  话音刚落,徒弟白雲瑞拿起绝缘在线测试仪开始测量其它螺帽的绝缘值。突然,蒲志远的目光停留在安装螺丝的一个螺帽处。“数值虽然符合绝对值要求,但和上次检修相比有所下降,看一下绝缘垫片、套管是否有破损了。”徒弟嘴上说着好,却一直在挠头,根本不知道如何看安装装置底部的绝缘情况。

  蒲志远看出了徒弟的困窘,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神奇”装备,居然是一面小镜子,他半跪着爬在钢轨上,将镜子放置到那颗螺帽的下面,来回挪动着那枚小镜子,经过他的一番详细“诊断”后,发现了轻微的裂纹。

  与此同时,徒弟已经早早拿着新的绝缘垫片和扳手在一边等着。在师徒二人的默契配合下,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更换作业。道岔检修作业包括开口测量、密贴精调、螺杆进行紧固等十几项工序,大大小小作业工具加起来有20余件。“列车摆渡人”不但要有高超的检修技能,而且还要认真仔细。

  23时40分,经过3小时作业,随着徒弟白雲瑞加固完最后一颗螺帽,蒲志远用对讲机与驻站联络员次仁罗布联系:“卡堆站2号道岔检修完毕,现在做动态转换试验。”10分钟后,他们顺利完成了当天的设备检修任务。

  寒风中,“列车摆渡人”有说有笑地离开了站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尕玛多吉 杜倩 见习记者 石永程 通讯员 马生明)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