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春走基层】团圆路上守护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团圆路上守护人

来源:青海新闻网2023-01-09 13:45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新年伊始,高原风雪依旧,此刻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高等级公路路政执法支队队员们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温暖愿望。

  “再加把劲儿,这块积雪就剩一点了,清扫完积雪道路才能保持畅通,这样群众才能安心地回家过年。”王彬一边挥动着手上的铁锹一边说到。王彬是执法支队的一线队员,元旦假期结束后他便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这是他上班后第二次来高速公路清理积雪。

  “今年冬天,我们负责的路段降雪量相较往年并不是很大,然而由于公路所处高海拔地区的缘故,气温一直很低,只要一下雪道路上的积雪就很难消融,如果不及时处理积雪,就会威胁到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王彬说。

  很快执法队的队员们清除了道路上的全部积雪,然后继续开着车向前巡护。这次和王彬一起巡护的是他的老搭档李一德,两个人之前也经常一起承担巡护工作,在工作中很有默契。

  车辆在笔直的公路上缓缓前行,二人开始寒暄起来。“等会儿我们巡护结束回去别忘了给收费站的便民服务台再补充几桶泡面和面包。”“对,我也一直在惦记这个事呢,除了方便面之外还得再给服务站的暖水壶重新烧一壶开水……”

  原来,在春运期间执法支队围绕春运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像“平安春运,情满旅途”“暖冬行动”“护航春运行”等都是其中之一,通过在收费站设置便民服务台的方式,向过往的司乘人员提供帮助,别看服务台不大但功能“一应俱全”,除了方便面、面包、热水等一些食物外,急救包、免费药品、消防设施等都应有尽有,有些大货车司机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容易疲劳,这时来服务台喝上一口热乎乎的开水,不仅能保暖还能提神,让师傅们的出行更加安全。

  汽车停在了一段桥面上,只见两人熟练地下车在桥上走了几步,不停地用手摸索着桥面,嘴里似乎还在说着什么,十几分钟后二人又回到了车上。

  “高速公路的桥上风大,是最容易结冰的路段,我们必须到桥上去仔细查看桥面情况,观测是否出现结冰现象,如果结冰不严重,我们就会当场处理,如果遇到我们处理不了的严重结冰现象,那我们就会及时闭环抄告养护部门,联合养护部门通过撒盐、撒砂石、铲除积雪等方式进行除雪除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隐患,让广大群众安全通行。”王彬说。

  据介绍,执法支队负责的公路一共有428公里,近期他们打算结合春运道路通行规律,加大巡查密度,变为两天一巡,并且实行定点定时巡查,在重点巡查急弯陡坡、隧道出入口、桥梁、事故多发点、阴坡积雪难融等路段上“下真功夫”,拟对辖区内高速公路开展一次拉网式隐患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同时严格管控各类涉路风险,持续关注气象变化,确保遇到强降雪、大雾等极端恶劣天气时能科学应对、高效处置,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结束此次巡护后,二人填写好巡护日志,径直走向便民服务台。安全工作永远都在路上,春运期间更是如此,他们是冰雪中的公路守护人,更是万家团圆背后的守护人。

  玉树高等级公路路政执法支队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吕海忠说:“下一步,支队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根本遵循,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拼劲,切实把握春运保通主动权、打好春运保通主动仗,继续加大高速公路安全隐患排查、路域环境整治、超限超载治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便民服务及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力度,以掷地有声的行动,守护驰骋在高速上每一颗渴望团圆的心。”(张子涵 程宦宁)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