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石大存: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智慧引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石大存: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智慧引擎”

来源:青海三江学堂2022-12-26 00:23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委书记谈人才

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智慧引擎”

玉树州囊谦县委书记 石大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人才”“英才”,数字的背后是收获、是奋斗,更是希望和力量。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充分说明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在我国改革发展和国际竞争全局中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对人才工作的科学把握和战略性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相关重要论述,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提升招才引智质效,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构筑县域人才高地,为加快建设“健康现代幸福”社会主义新囊谦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就人才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深刻阐明了推进人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重大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在目标任务上,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体制机制上,要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核心要求上,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这深化了我们对人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对推动我国人才事业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近年来,按照省委州委要求,我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创新平台,实现了人才总量、素质、贡献率不断提升,全县人才工作良好格局逐步形成,人才引进培养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人才工作领导体制逐步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作为民族地区和偏远牧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环境较差,引才难、留才更难的局面一直未突破,各类人才极端匮乏。一是人才总量不够、结构不优;二是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教育、医疗、农牧、旅游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环保、文化等领域专业人才几乎为零;三是缺乏吸引人才创新创造的平台;四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为此要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省州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上来,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深刻理解丰富内涵,坚决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全县人才事业创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发展体系,最大限度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

  强化改革创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和强大动能。一是创新机制,引才用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县实际,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克服人才评价中重资历、学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坚决破除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畅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向经济建设一线集聚,让优秀人才各展其能、实现价值。二是筑巢引凤,养才育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围绕“健康现代幸福”新囊谦建设,持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出诚意度高的“英雄帖”,出台含金量足的“政策包”,搭建包容性强的“大舞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焦全县“三黑一红”主导产业计划,让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大力实施一批青年科技人才、青年创业之星支持计划,推动“政企校”合作,着力培养一批青年人才队伍。围绕乡村振兴,培育本土“三农”人才方阵,大力选配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重点培养村集体经济管理人才,生产经营“经纪人”,吸纳乡贤回归,重点储备农牧区产业领军人才、特色工匠、新型农牧民、专技人才和电商直播人才,壮大农牧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人才队伍。三是海纳百川,聚才留才“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没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眼光和胸襟,是很难快速发展起来的。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和推动力,对外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要建立健全关心关爱人才机制,通过与青年干部座谈,创建青年干部论坛,积极打造“人才公寓”,极力挖掘并培养党内干部人才,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打造名医名家工作室,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其长、用当其位,加大人才表彰激励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人才、拴心留住人才、支持帮助人才的重才爱才惜才扶才浓厚氛围。

  加强党的领导,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一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发挥县委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共同做好人才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确保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特别是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二要积极转变尊重人才观念。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把握好各方面人才的思想实际和工作特点,做好各类人才的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全县上下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慧眼识才、爱才惜才,加强同专家人才的联系,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善于同各方面人才交朋友,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广阔舞台。三要切实营造栓心留人环境。加大对边远地区人才支持倾斜力度,积极研究出台推进基层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或具体举措,积极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在囊谦建立人才驿站,支持各类人才通过挂职、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方式开展交流服务。紧密结合囊谦县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综合整治、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人才培养政策,改善生活和办公条件,切实解决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着力培养更多的“囊谦工匠”。

  青海省委人才办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