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青海玉树州水利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兴水治水决策部署,持续开展大规模治水兴水实践,为保护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水利支撑。与此同时,多措并举推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三江源水生态保护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让江源玉树的“绿水青山”成为“流金淌银”的生态富地。
以生态优先为基础,坚持水利为民
水利发展始终坚持与民生发展同频共振,从水资源保护、供水保障、饮水安全,到保障生态基流、水环境整治,再到水生态文明建设,始终保持一颗“水为民利”的初心,秉持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立足生态水利、民生水利、文化水利为重点,努力将源头山水融入和连通社会发展体系,以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0.47亿立方米内,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用水,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施河湖水系连通、河道治理、防洪减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发展高效节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宣传引导为抓手,坚持传承文化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定文化自信,时刻赓续水文化精神血脉,依托玉树州博物馆申请水情教育基地,挖掘源头水文化,讲好当代源头水文化故事,扎实开展国情水情教育,获批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通过水情教育让群众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水文化,有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让水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观赏性得到延续,持续提升三江源水文化这一“金字招牌”的影响力,不断擦亮“中华水塔”的名片,促进形成全民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良好社会风尚,引导公众增强水安全、水忧患、水道德意识,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全民水情教育体系,为玉树“四地”建设添砖加瓦。
以系统治水为根本,坚持制度管水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以严格的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安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充分发挥水利职能,聚焦水生态管护需求,通过水行政执法,强化法治保障,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深入贯彻国家节水行动,突出抓好生态基流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追缴水资源费13.87万元,征收水资源费14.9848万元。加大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完成《玉树藏族自治州水资源管理保护条例》《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限采区划定》编制,有序推动法制建设,防范和杜绝涉水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实施水资源考核与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将江河水资源和地下水开发强度控制在规定限度内。
以落实监管为保障,坚持严守红线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最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和用水计划全覆盖,有序推进取水工程检测计量设施全覆盖,实现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测。优化水利营商环境,简化取水许可、河道采砂等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办理取水许可电子证照21个,核查疑似妨碍行洪问题514件。强化水利监管,严把区域水生态保护红线,对县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考核,并作为推动水利建设支持依据。同时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节点为契机,不间断开展节约护水宣传工作,保障全州范围内无黑臭水体,断面监测水功能区均达达标率为100%,实现了水资源生活、生产、生态效益全面发挥。
以源头守护为责任,坚持使命担当
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强化水安全保障,简化优化涉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技术审查,将法治水利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及行业反恐怖工作作为平安水利建设重要举措,打击侵占河湖、非法采砂、阻碍行洪、非法取水等水事违法行为,累计巡河巡查6227人次,督导检查15次,督办通知9次,移交生态损害赔偿案件1起,核查非法采砂案件1起。强化节约用水管理,积极创建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逐步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活动。围绕补齐工作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谋划推动水资源管理,以本土化思路落实水利发展,完整准确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做实“查认改罚”四个环节,持之以恒开展治水兴水实践,为推进新时代、新生活、新玉树和打造“高原生态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本报记者李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