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拥有“超强大脑”的机车配件“大管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拥有“超强大脑”的机车配件“大管家”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1-09 14:51

  “袁师傅,HXN3(和谐内3)型0315机车空气干燥器需要更换,请配送到整备线15道…”

  “袁师傅,DF7G(东风7G)5115型调车机需出库,需要自阀1个,请配送整备线擦车台前方…”

  近日,格尔木机务段检修车间料库内机车配件“大管家”袁永志正在进行机车配件的配送工作。袁永志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机务段检修车间一名高级技师,管理着DF型各类机车以及HXN3型内燃机车的配件收集整理分发,以及机车检修工具用品的登记领取。

微信图片_20221107165946

  袁永志日常工作中管理着各类型机车上千种配件。为了方便职工们随到随取,提高工作效率,节省非生产性时间。他按照机车配件大小、类别、检修状态等一一分类,并且贴好标签,做好记录,整齐的码放在料库的置物架上。职工只要提出用料需求,他立刻就能在数万配件中找到目标物料相应的摆区、货架,第一时间将配件送到职工手上。由于各类型机车大大小小的配件名称和技术参数他都了如指掌,熟记于心,熟知各种机车配件的存放位置,比电脑系统查询速度更快更便捷,袁永志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拥有“超强大脑”的配件“大管家”。

  袁永志很“细心”,格尔木机务段共有各类型内燃、电力机车220台,机车类型复杂,配件、设备型号多,仅常用配件型号就有上千种。在他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配件的型号、尺寸,方便他随时背诵记忆,他对每个配件的技术参数、工作原理都铭记于心,甚至对机车各部件螺栓力矩他都了如指掌,活脱脱的“最强大脑”。

  袁永志很“严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时刻要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杂而乱为”,他按照交旧领新制度进行严格把控,一丝不苟,小到一条螺栓都必须要及时收回。一次,行修班组甲班职工未及时将DF8B(东风8B)电控阀交回,袁永志电话催促后,亲自上门“追回”旧件。

  袁永志很“节省”,他一直秉持着“人无俭不立,企无俭不兴,会过紧日子才会有好日子”的理念,通过修旧利废等方式,仅一年时间维修了38个电暖器,清洗12台车中冷器,修复司机室座椅6个,将大家的“金点子”结成“金果子”,先后为单位节约成本40余万元。

  袁永志还很“热心”,在工作之余他经常指导新工学习电焊等一些专业技术,现在收的三个徒弟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徒弟们都很崇拜袁永志的“最强大脑”,他总是鼓励徒弟说:“干配件需要用心,必须心到口到眼到,心中记,口中说,眼中察,差一点都不行。”

  袁永志爱好还很“广泛”,业余时间喜欢作画,其中一幅长3米的作品《旭日东升》在2021年格尔木机务段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青藏铁路通车十五周年大型职工文化展中好评如潮。

  “最强大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知识的不断积累更新和容量的不断扩充,有一次,检修车间行修丁班职工在凌晨4点对DF5(东风5)1753机车进行作业时,在料库没找到合适型号的压力传感器,无奈只好拨通了袁永志的电话,得知情况后,袁永志脱口就告知了配件的具体位置,根据他的叙述,职工很快在相应的货区、货架、货槽内找到了所需配件。

  “管料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也让我更加喜欢机车检修这个工作。”袁永志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不断激励着自己。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通讯员管海燕 孙义元)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高考考生 这8个误区不要踩

  • 龙门石窟:千年石刻艺术引游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