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聚焦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看玉树丨十年砥砺奋进路 三江源头党旗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聚焦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看玉树丨十年砥砺奋进路 三江源头党旗红

来源:玉树发布2022-10-24 22:12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玉树组工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尤其是对玉树工作的指示批示要求为重要遵循,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以组织优势提升治理优势、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以“赶考”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玉树组织工作华章,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组工答卷”,三江源头政治生态优良,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党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彰显,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志无比坚定,三江源头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正信心百倍地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玉树的目标奋勇前进。

图为玉树州第十四次党代会现场

  十年铸魂,领袖思想深入人心

  十年来,玉树始终把准时代脉搏,融合红色精神和感恩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主动向党中央对标看齐,全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全面提升。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强筋壮骨,持续用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培训,用领袖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做到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全州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累计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304期16748人次,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党性、作风得到了持续浸润洗礼,理论武装更加扎实、信仰之基更加牢固。

  始终牢牢扭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牢固站稳人民立场,深入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巩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不断满足了玉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为玉树疫情防控第一线临时党支部

  十年培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十年来,玉树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根基更加巩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旗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一线高高飘扬。

  十年来,围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重大部署,聚力薄弱环节提质增效,补短板、强弱项,立标准、抓规范,新兴领域党组织持续覆盖,软弱涣散党支部常态化整顿,有力有效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基层党建工作督查指导机制和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常态化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难点,制定出台《玉树州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措施》《全州各领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建立厅级领导联系指导党支部工作机制,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融合红色精神和感恩精神,打造了禅古村、青土村、守桥班、索加乡等一批党组织生活共享阵地。

  十年来,党建品牌效应明显。从灾后一线实践中创新提练出的“一线工作法”,到脱贫攻坚实践中提炼出的“一职九联”“四卡制度”;从“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强支部”工作法,到机关党建“1+1+N”互助联盟、领导干部“联心共建”机制,高质量推动基层党建从要素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从局部发力向整体提升转变。构建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实施“强村带寺·双星共创”,全面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健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红色物业”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十年来,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执行力明显增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省率先成立基层干部学院,大力实施千名基层干部培养工程,建立后备干部备育用一体教育模式,带头人队伍素质、班子结构、基层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村“两委”一肩挑比例达到98.4%,走在全省前列,全州258个村如期实现集体经济“破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着力解决了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村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党建+乡村振兴”“党建+宗教治理”“党建+生态”“党建+环保”等模式,完善生态管护四级联防机制,开展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让“红色党建”挺起绿色防线。

  十年来,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灾后重建期间,1000多面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5000多名“共产党员”的徽章闪闪发光,成为灾区群众的依靠和主心骨。脱贫攻坚中,700多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以基层为家,把群众当成亲人,探索了艰苦边远农牧区脱贫致富的“玉树路径”,18名第一书记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疫情一线,1000多个党组织和25000余名党员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800多个基层党支部近12000名党员干部参与到疫情防控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以担当呵护了老百姓的幸福家园。

图为玉树基层理论宣讲队为村民宣讲

  十年选优,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部担当作为

  十年来,玉树深入贯彻党的干部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统筹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抓班子建队伍,强素质优作风,推动“敢担当、善作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首关地位,将灾后重建、维稳一线、扶贫一线、救灾一线、防疫一线以及急难险重任务作为磨砺鉴别干部的试金石,将关键“战场”作为干部“考场”,选拔重用开拓创新型干部,关爱使用“老黄牛式”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任用了一大批实绩突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干事就有出路、干事是唯一出路”成为全州干部队伍的广泛共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圆满完成三轮州县乡村四级换届,打造了“听党话、跟党走、有思路、有担当、能力强、作风好”的各级领导班子,激发了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奋发有为的动力。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持续加大。着眼后继有人,把年轻干部工作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推进落实,敢于打破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破除隐形台阶,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过硬、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开创年轻干部工作新局面。同时,统筹推进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让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岗位、艰苦地区真刀真枪接受锻炼和磨砺,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重点培养。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墩苗培养计划”,在全州先后精挑细选了三批科级年轻干部交流担任乡镇党政正职,州县13名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岗位跟班学习,一大批干部到北京、江苏、省直机关挂职锻炼,让各级领导干部在开眼界、经风雨、见世面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战”能力。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政治监督,紧盯“政治要件”落实情况,重点监督是否把“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管理等制度,用好“12380”举报平台,精准开展提醒、函询、诫勉,领导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组织观念进一步增强。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做好排忧解难与减压减负工作。实施乡镇温暖工程、落实好国家政策、用好职务职级晋升等激励手段,推出关心干部身心健康的系列措施。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容错纠错,对失实举报进行澄清,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图为玉树州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现场

  十年筑巢,人才效应不断扩大

  十年来,玉树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大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爱才用才、育才聚才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多措并举吸引、培养和选拔人才,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呈现出人才规模迅速壮大、人才平台加快提升、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效能持续增强的良好态势。

  十年来,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产业“四地”,玉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保护、文旅融合、生态畜牧业、规模养殖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重点培养对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实施“330”“345”行动,培养了75名医疗、教育人才;订单式培养40名水利人才,弥补了全州水利人才的短板。同时,树立柔性引才的理念,给人才压担子、搭台子、架梯子、给面子,力争人尽其才,努力解决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的矛盾。出台乡土人才支持办法,大力推进本土人才培养工程。

  十年来,探索推进“人才智力、技术项目”一体化引进的“组团”模式,从单纯的“找人”“找资源”逐步向智力支撑、技术支持、项目合作一起引进转变,从“单一”引进向“团队”引进转变,特别注重与“江源生态屏障、康巴文化中心、青藏旅贸要地”的总体定位相契合。结合“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校园引才等各类人才项目,加大引才力度,引进100余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依托“博士服务团”“京青专家服务活动”等项目,推动建立多载体多层次的柔性人才合作帮扶关系,通过兼职服务、担任顾问等方式聘请急需紧缺人才为玉树提供人才支持。加大选调生的引进培养力度,十年来,共引进选调生34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的7名,实现了人才引进质的飞跃。持续选拔使用那些政治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的选调生,树立良好的导向。先后提拔使用125名选调生。

  十年来,用心用情做好援青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对口援青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西藏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对口援青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中央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北京市的优势,有效对接、关心关爱、热情服务、加强保障,不断完善援青机制、丰富援青内容、拓展援青方式,为援青干部人才发挥优势、人尽其才、干事创业积极创造条件,先后有263名援青干部人才倾情奉献,涌现出了刘云军等先进典型,援青人才效应不断放大。

图为庆祝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活动现场

  十年奋进之路,十年砥砺前行。这十年,玉树党的根基愈发牢固、党的旗帜愈发鲜艳、党的肌体愈发健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组织工作使命光荣、重任在肩,玉树各族干部群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担使命、奋勇前行不停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玉树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来源:玉树州委组织部)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高考考生 这8个误区不要踩

  • 龙门石窟:千年石刻艺术引游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