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玉树:“小医院”见证医疗卫生事业“大成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青海玉树:“小医院”见证医疗卫生事业“大成长”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10-24 09:47

青海玉树:“小医院”见证医疗卫生事业“大成长”

  图为航拍玉树八一医院(玉树市人民医院)。 玉树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西宁10月23日电 题:青海玉树:“小医院”见证医疗卫生事业“大成长”

  作者潘雨洁

  从70张床位、不足50名医护人员的小医院,到临床科室、学科队伍、特色诊疗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从“看病难”到“一站式”人性化就医服务……十年间,玉树市人民医院门诊、急诊量增长77.2%,出入院人数增长79.3%。

  在院党总支书记布尼玛眼中,这组数据不仅代表着医院的成长,更是玉树市医疗卫生改革“突飞猛进”的见证。

  “过去,玉树州只有几家医院,医生、设备紧缺,难度稍大的手术都做不了,重症、疑难杂症只能去省城医院看。从玉树到西宁800公里,大巴车要走几天,耽误了病情。”布尼玛说。

  然而,近十年来,随着各类设备的更新和诊疗水平的进步,“像包虫病、风湿性关节炎这类常见病,我们都能独立完成手术,或可在线请外地专家远程指导,制定及时合理的诊疗方案。”他说。

  “同时,我们也跟乡镇、街道卫生机构结成‘医共体’,数据资源共享、检查结果互认。”布尼玛介绍,“逐步构建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为患者提供方便。”

  对于高原农牧地区常见的慢性病、传染病,布尼玛觉得“防患于未然”更重要:“近些年,随着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卫生院持续开展疫苗接种和健康宣教工作,在循序渐进中提高民众卫生健康预防意识。”

  “另外,还有一些重病患者,比如尿毒症,需要靠血液透析终身治疗。”布尼玛表示,从前,他们只能远赴省城或外地,住宿、交通、陪护费用都是沉重的负担,让不少家庭因病返贫。

  2019年,玉树市人民医院建起全州首个血液净化中心。布尼玛介绍:“去年透析次数达6000余人/次,目前有四五十名在我们这里接受常规治疗,疫情期间也没有停止,守住患者的生命线。”

  “现在,国家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更广,异地就医跨省报销等举措,减轻看病负担,解患者后顾之忧。”布尼玛说。“医院的智慧医疗系统也即将上线,今后挂号、缴费、结果查询都能在手机上实现,省时省力。”

  近年来,在援玉专家们的技术扶持下,医院逐步建立起特色专科,并预备在未来三年内建成孕产妇、儿科、卒中、胸痛等五大救治中心。“持续多年的帮扶,已经从具体诊疗深入到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让我们向精细管理过渡,着力提升医院运营质量和效率,向着规范、科学、现代化方向加速前行。”布尼玛表示。

  今年8月,玉树州第一次遭遇疫情。玉树市人民医院顶住压力,第一时间统筹安排,同时承担全州重症病例收治、全市核酸检测采样、多家酒店隔离管控等任务,并派出医护骨干,驰援囊谦县抗疫。

  期间,医院共接诊急诊患者1062人,完成各类急诊手术106台,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一起院感事件。

  “院感流程布置、防控措施落实,都得益于平时反复的培训、演练,做足准备,要紧关头才能迅速反应、准确行动。”布尼玛觉得,疫情是一次大考,积累在于平时,“我们答出了自己满意的成绩,以后更有底气。”

  与此同时,布尼玛也明白,人才缺乏仍是医院、以及整个青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短板。

  “近些年,我们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密云区医院等结为友好单位,每年都有专家组‘一对一’进行‘传帮带’,授课培训、临床查房、手术示教、远程会诊,本土医生赴外省进修,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他说。

  布尼玛希望,以后这种交流更频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取经”,加快年轻医生自我更新的脚步。

  据了解,十年间,健康玉树行动持续深化,援玉医疗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稳步实施综合医改,全市启动实施总投资1357.38万元的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十三五”防控规划,筛查防治覆盖全民,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