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 建设正当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青海: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 建设正当时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12 17:33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这5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23万平方公里,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占83%。这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从体制试点转向了正式建设阶段,迈出了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一步。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年来,保护成效如何?10月10日下午,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座谈会在青海西宁召开,与会专家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经验做法和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研讨。座谈会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王湘国主持。

P1077568

  座谈会现场 王雯静摄

  “我们修编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和范围,将黄河源约古宗列、长江源格拉丹东、当曲区域完整纳入国家公园范围,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全部划入核心保护区,区划面积由试点期间的12.31万平方公里扩展至19.07万平方公里,实施电子矢量勘界、实地勘界和界碑(桩)建设,预设界碑(桩)7003个,电子矢量界(区)桩8299个。”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说。

  田俊量介绍,“加快实施三江源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今年为历史之最,投资近3.2亿元,实施黑土滩治理、黑土坡治理、退化草原改良、人工种草、封山育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沙漠化土地防治、人类活动遗迹修复、毒害草综合治理等项目,宏观生态环境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野生动物种群持续增加。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积极打造智慧生态监测系统,构建生态大数据云平台和生态智慧平台,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管护、行政执法、生态价值评估展示与分享等管理系统,与青海‘生态之窗’实施观测数据分享,‘生态之窗’观测点位由2016年6个扩建到46个。”

P1077253

  藏野驴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悠闲漫步 王雯静摄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青海将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开“七个新高地”建设,即: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正式设园,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治理模式;祁连山国家公园全面完成试点任务,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为正式设园奠定了坚实基础;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青海成为全国唯一的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为打造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奠定了良好基础。”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介绍,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提升至38.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据统计,目前,青海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提高到7.5%、57.8%,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3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雪豹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双缩减”,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湿地保护率64.32%,高于全国平均12个百分点,全省地表水出境水量超900亿立方米,“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同时,青海全面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共设置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年均为群众直补森林、湿地、退耕还林还草等各类生态补偿资金10亿元以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座谈会上,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副局长杨庆元、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恩光登别围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情况、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及设立准备情况进行发言。

  “我们始终把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摆在首要位置,作为国家公园的基础性工作。”杨庆元表示,下一步,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将高标准高站位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重点任务,努力把青海湖建设成为生态友好、绿色发展、文明和谐、人民幸福的国家公园,让高原明珠青海湖永葆碧波荡漾。

P1066742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王雯静摄

  “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落实生态治理资金4962万元,完成湿地保护9.69万亩、人类活动迹地修复1.15万亩、退化草地修复3.49万亩,拆除改造网围栏100公里……”王恩光介绍,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以及州县分控中心全面建成,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达8000平方公里,智能巡护终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1265名管护员开展网格化巡护工作。同时建立了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雪豹、荒漠猫、黑颈鹤等物种监测走在全国前列。

  “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青海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提供了‘青海方案’、贡献了‘青海智慧’。”青海省副省长刘涛表示,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大美青海日益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焦点,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逐渐成为青海的亮丽名片和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我们要始终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围绕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聚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典范,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形态,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青海应有的贡献。”刘涛强调。

  会上,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马洪波、青海省社科院院长索端智、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陈世龙分别发言,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相关学术研究情况进行讨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 王雯静)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 中欧班列“枢纽经济”展新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