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在三江大地谱写金融助力地方发展新篇章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在三江大地谱写金融助力地方发展新篇章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19 11:04

  9月1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非凡十年·金融建功在高原”媒体通气会在西宁举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书记周立群介绍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十年来的创新变革与非凡成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强波民回答有关提问。

cd99d9c21c70e0d7affccd99f27b752

  “如今,在三江源头、河湟谷地、祁连山下……处处都有邮储人拼搏进取、勇毅前行的足迹。我们立足青海,扎根青海,奉献青海,在三江大地上谱写了金融助力地方发展新篇章。”周立群表示,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服务青海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的目标,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十年来,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以金融之犁深耕普惠万家。自2008年成立以来,该行始终坚持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战略定位,充分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自觉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个人金融客户209万户(自营91万户、代理118万户);服务大中小微型企业578户、发放贷款超32亿元;服务消费信贷客户2.4万户、发放贷款超59亿元。

  秉承“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的理念,该行为普惠金融客群提供了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实现信用类当天放款,抵押类4天放款;通过优化信贷流程,让中小微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贷款申请、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同时持续提升优惠利率定价水平,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下降了62个基点。2012年以来累计支持普惠小微客户16,720户,累计投放金额达129亿元。

  十年来,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以金融“活水”支撑乡村振兴。该行从“惠农合作+信用村建设”到实现“整村授信”“批量开发”;从稳步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到积极构建“渠道+产品+平台+运营+风控”的全方位“三农”金融数字化发展架构,将金融服务送进农家院落、送入牧民“帐篷”,足迹遍及大山草原深处,打通了农牧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当前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5亿元,同比增加5亿元,增速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3亿元,同比增加3.21亿元,增速30%;青海省41个脱贫县各项贷款余额突破37亿元,增速33%;青海省15个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突破9亿元,增速48%。

  十年来,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以金融担当助力青海“四地”建设。“四地”建设是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的重大战略,为此,该行举全行之力支持青海高质量推进“四地”建设:为大唐能源“刚察沙柳河东49.5兆瓦风电项目”提供了2.4亿元贷款支持;为盐湖产业迸发新动能提供了不间断信贷支持。全行已累计为清洁能源行业投放贷款超4亿元,为盐湖产业投放贷款超53亿元……

  十年来,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以金融创新践行“双碳”目标。围绕青海“双碳”目标,该行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从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强化转型期金融风险管理、加强数字化改革创新、推进行业自身建设四大路径出发,建立健全以节能、降碳、增效为导向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该行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一县一品”,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风电、污水处理、燃气等民生类项目;依托“金睛”信用风险监测系统与IPE环境数据,提升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支持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前全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7亿元。

  “我们将继续扎根青海、服务青海、奉献青海,发挥国有大行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推动改革创新,有效防控风险,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周立群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秭归:农活竞技欢乐多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正脸照首度公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
2023-05-24 09:17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2023-05-24 09:17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2023-05-23 10:52
中国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7610.47,前10名还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2023-05-23 09:33
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3-05-23 09:29
22日,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青海植物名录(2022版)》。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3-05-23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