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在三江大地谱写金融助力地方发展新篇章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在三江大地谱写金融助力地方发展新篇章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19 11:04

  9月1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非凡十年·金融建功在高原”媒体通气会在西宁举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书记周立群介绍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十年来的创新变革与非凡成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强波民回答有关提问。

cd99d9c21c70e0d7affccd99f27b752

  “如今,在三江源头、河湟谷地、祁连山下……处处都有邮储人拼搏进取、勇毅前行的足迹。我们立足青海,扎根青海,奉献青海,在三江大地上谱写了金融助力地方发展新篇章。”周立群表示,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服务青海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的目标,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十年来,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以金融之犁深耕普惠万家。自2008年成立以来,该行始终坚持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战略定位,充分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自觉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个人金融客户209万户(自营91万户、代理118万户);服务大中小微型企业578户、发放贷款超32亿元;服务消费信贷客户2.4万户、发放贷款超59亿元。

  秉承“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的理念,该行为普惠金融客群提供了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实现信用类当天放款,抵押类4天放款;通过优化信贷流程,让中小微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贷款申请、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同时持续提升优惠利率定价水平,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下降了62个基点。2012年以来累计支持普惠小微客户16,720户,累计投放金额达129亿元。

  十年来,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以金融“活水”支撑乡村振兴。该行从“惠农合作+信用村建设”到实现“整村授信”“批量开发”;从稳步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到积极构建“渠道+产品+平台+运营+风控”的全方位“三农”金融数字化发展架构,将金融服务送进农家院落、送入牧民“帐篷”,足迹遍及大山草原深处,打通了农牧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当前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5亿元,同比增加5亿元,增速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3亿元,同比增加3.21亿元,增速30%;青海省41个脱贫县各项贷款余额突破37亿元,增速33%;青海省15个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突破9亿元,增速48%。

  十年来,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以金融担当助力青海“四地”建设。“四地”建设是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的重大战略,为此,该行举全行之力支持青海高质量推进“四地”建设:为大唐能源“刚察沙柳河东49.5兆瓦风电项目”提供了2.4亿元贷款支持;为盐湖产业迸发新动能提供了不间断信贷支持。全行已累计为清洁能源行业投放贷款超4亿元,为盐湖产业投放贷款超53亿元……

  十年来,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以金融创新践行“双碳”目标。围绕青海“双碳”目标,该行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从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强化转型期金融风险管理、加强数字化改革创新、推进行业自身建设四大路径出发,建立健全以节能、降碳、增效为导向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该行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一县一品”,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风电、污水处理、燃气等民生类项目;依托“金睛”信用风险监测系统与IPE环境数据,提升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支持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前全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7亿元。

  “我们将继续扎根青海、服务青海、奉献青海,发挥国有大行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推动改革创新,有效防控风险,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周立群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