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母女并肩战“疫” 同写小城大爱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母女并肩战“疫” 同写小城大爱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14 16:26

  在青海省西宁市虎台街道共抗疫情的大军中,有一对母女虽身处同一个“战场”,却一个多月不曾相见。母亲袁素明,是虎台街道杨家寨村委会委员,也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党员,同时又是一个核酸检测点位的负责人;女儿张会丽,是虎台街道公共管理服务办公室一名年仅22岁的工作人员,在另一个核酸检测点位做空气消杀员。

  疫情发生以来,她们没有守护在温暖的“小家”里,反而携手走到一线守护“大家”。母女同心战疫情的故事,成为虎台街道疫情防控中的一段佳话。

  因为爱,所以冲在前

  在农村防疫一线,47岁的袁素明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进出小区人员查验“双码一报告”,为居家隔离人员配送生活用品及物资,走家入户摸排居民健康信息。作为一名女同志,她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一直坚守在农村抗“疫”的最前线。

  8月份以来,根据防疫工作需要。袁素明被调整到核酸检测点位当起了负责人。每天6点钟,袁素明都会穿好防护服准时出现在她所负责的核酸检测点位。杨家寨村属于城中村,整个新村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防疫形势复杂,工作任务繁重。“我在杨家寨村委会已经工作12年了,村里的情况、村民的情况我都熟悉,哪家人没做核酸,哪家人接种了疫苗没,我都心里有数,所以我当核酸检测点位负责人最合适。”袁素明说。

  “妈妈,加油!”“女儿,加油!”每天早晨奔赴各自工作岗位前,袁素明、张会丽母女二人都会打个电话相互鼓励。从女儿第一天在文化公园点位上做空气消杀,她就很担心。每天晚上都会视频叮嘱女儿几句。“7月1日上的班,这不,才工作1个月,就碰上了疫情。会会没有疫情防控经验,我总是担心她防护做不好。”袁素明说。

  夜深人静时,这位点位负责人悄悄转换成妈妈的角色,等待手机那头女儿的电话或者微信视频。当熟悉的面容和声音通过信号出现在袁素明面前时,一切疲劳随之消散。母女俩的心因为疫情贴得更近了。“我跟女儿说了,咱们一起坚持,直到这场战役胜利。”

  因为爱,所以更勇敢

  “请注意保持2米间隔。”“请不要提前摘下口罩。”……在文化公园核酸检测点1号通道,空气消杀员张会丽一边做着空气消杀,一边不停地提醒着群众。

  一直坚守在防疫第一线,辛苦吗?答案是肯定的。看着妈妈带着降压药早出晚归奔走在抗疫一线,回到家后又因为血压高吃不下饭。张会丽既感动又心疼,感动妈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心疼妈妈瘦弱的身体能否支撑下这高强度的连轴转。

  正是因为看见像妈妈一样的诸多基层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深深地影响着张会丽,她才能坚定地投身街道工作。“每次想妈妈,就在工作之余,给妈妈拨一通视频电话‘隔空拥抱’,相互打气,顿时觉得自己又元气满满了。妈妈作为一名党员,舍小家为大家,妈妈是我的榜样。这两个月,我虽然很累,却很有使命感!”张会丽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当同事称赞“这小姑娘怪勇敢”时,张会丽说:“其实一开始也蛮害怕的,但看到那么多像妈妈一样的党员冲锋在前,我作为一名00后感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我虽然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要像共产党员一样勇敢的走在前面!”

  9月4日,袁素明在朋友圈配上女儿的工作照片并附了一段话:“穿上‘铠甲’,你就是勇士,从你入职到现在66天,有41天时间做了消杀员。这次连续21天的作战,虽然你也给妈妈发牢骚,想放弃、想回家,但你还是坚持了下来。好样的,加油!”张会丽看到妈妈发的话,瞬间破防。“能和妈妈一起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我很骄傲,这也是一段值得珍藏的美好记忆。”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袁素明和张会丽母女同心,奋战在基层防疫一线,书写了动人的母女抗疫大爱,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巾帼担当。

  风雨兼程路,共抗疫情时。袁素明和张会丽母女两人只是基层防疫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她们在基层防疫一线日夜奋战,用点滴的付出和互助的爱心,汇聚成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最坚固的防线。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 通讯员徐志涛)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